14岁女孩在拓展营遭非人体罚,求救信被老师截留致惨死,老师差点仅判6个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17:48 1

摘要:“爸爸妈妈,我快撑不住了……”一张张皱巴巴的向父母的求助信,藏着14岁女孩最后的希望,却被本该保护她的老师死死攥在手里截留扣下,直至女孩病逝也没有寄到父母手中。可这名老师却差点仅被判6个月!

“爸爸妈妈,我快撑不住了……”一张张皱巴巴的向父母的求助信,藏着14岁女孩最后的希望,却被本该保护她的老师死死攥在手里截留扣下,直至女孩病逝也没有寄到父母手中。可这名老师却差点仅被判6个月!

2024年,有些厌学的14岁女孩莉莉不想上学了,父亲王先生便为她办理了一年休学。

休学期间,王先生在网上看到河南中牟县一家名为“柯贞拓展基地”的广告,广告中宣称这里能提供国学教育和心理疏导,于是满怀希望的王先生花费近3万元,将女儿送进了这个拓展营,期望能改善女儿的状态。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决定却将女儿推向了深渊。

这家拓展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老师的电话或者由老师代寄信件。

在拓展营期间,莉莉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她遭遇体罚,被教官罚站、拖拽,甚至被拖到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头发被拴在柱子上殴打,还曾被要求脱光衣服在地上爬行,致使身体多处受伤。同时,莉莉的身体也出现了呕吐、心脏疼痛等严重症状。

察觉到身体异常后,莉莉多次写信向父母求助,恳请他们将自己接回家治病,信中满是对回家的渴望,比如“接我回家看病”“想看看姥姥”“想吃顿好的”,甚至承诺“看完病就回营”。

这些信件她都交给了负责学生与家长之间日常通信联络的心理老师阴某某,然而,这些信件从未到达父母手中。

阴某某不仅隐匿了这些信件,还销毁了其中三封,同时向家长发送莉莉“状态良好”的摆拍视频。

警方在阴某某家中还搜出其他学员的180余封被截信件,这些信件揭示了更多孩子在营内的悲惨遭遇。

2024年8月26日晚,莉莉在阴某某宿舍晕倒。

王先生接到女儿被送往医院的电话,他和妻子连夜从北京赶回河南。

到达医院时,发现莉莉的眼睛几乎失明,浑身遍体鳞伤。

从8月26日至9月26日,莉莉一直在ICU抢救,昏迷时会说“凭什么打我”的梦话,清醒时她向父母哭诉自己在拓展营里遭受的折磨,回忆具体细节时还被吓得直咬舌头。还问父亲:“有没有收到我寄出的求救信?” 这时王先生才知道女儿曾经写信求助过。

最终,莉莉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于去年9月26日因抢救无效去世 ,经鉴定,其死亡原因符合长时间日晒及摄入不足、呕吐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电解质代谢紊乱致脑部病变,并继发肺部感染,终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尸检结果明确显示,她的死因与体罚直接相关。

莉莉去世后,当地警方以涉嫌虐待罪、侵犯通信自由罪将拓展基地校长、生活老师、心理老师等四名相关人员逮捕。

2025年6月,此案进行一审的第一次开庭。阴某某当庭认罪,但对于截留信件的原因,她辩解称“把学校规定看得太重”。

值得注意的是,家属调查发现拓展基地并没有规定要求老师拦截学生的求助信,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阴某某截留信件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检方以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对阴某某提起公诉,建议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这样的量刑建议与一条生命的消逝相比,显得格外不相称。王先生难以接受,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愤怒。

侵犯通信自由罪,最高就是1年,阴某某认罪、初犯,6个月算“顶格从轻”。

王先生当庭提交了新证据要求追加追究阴某某虐待罪,法院因此休庭,要求警方补充侦查。

这些新证据包括阴某某教唆体罚的相关线索,莉莉日记中记录的长期遭受虐待的内容,以及阴某某在另一名学员遭教官猥亵后协助转移学生,试图掩盖犯罪事实的行为。

9月11日,案件再次开庭,备受社会关注。

王先生此次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够追加阴某某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他认为,阴某某对莉莉信件的隐匿行为,直接导致莉莉无法及时获得家人的救助,病情延误最终失去生命;而她在拓展营内教唆体罚、对学生的虐待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参与其中,都表明她的罪行严重,绝不能仅仅以侵犯通信自由罪来论处。

部分法律专家和律师认为,阴某某的行为符合“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本案中,阴某某作为拓展营的心理老师,对莉莉等学生负有看护职责,她明知学生遭受体罚和虐待,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截留求救信件,其行为严重违背了看护职责,情节恶劣,应当以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若有证据显示她与体罚行为存在共谋,那么以“故意伤害罪”追责也并非没有可能,而故意伤害罪的最高刑期可达死刑。

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涉事的“河南柯贞拓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模式和行业乱象逐渐浮出水面。该机构打着“国学素质训练”、“心理疏导”的幌子,实则进行着暴力管教,以获取高额利润。从资质上看,企查查显示,该公司在2024年10月注销,参保人数为0,根本没有教育资质,却堂而皇之地开展所谓的“教育”业务。

在教学管理上,多名学员作证,教官常用“罚站、拖拽、栓头发”等残忍方式体罚学生,甚至在学员自残后仍继续施暴,完全无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还有人利用教官身份猥亵学员。而在信息隔绝方面,封闭式管理成为了他们掩盖罪行的手段,学员与外界联系完全依赖教师,求救信被系统性拦截成为常态,孩子们的呼救声被无情地淹没。

莉莉的离世是一个沉重的教训。我们希望这起案件能够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彻底改革,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经历类似的悲剧。正如家属所呼吁的,别把孩子送往成长基地、特殊学校、拓展营,这些地方可能成为吞噬孩子生命的“魔窟”。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提高家长的辨别能力,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安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