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尼拉出租车司机罗尼把广播音量调大,冲乘客嘟囔一句,语气里没愤怒,只有疲惫。
“买20架F-16的钱,够给全国公务员发两年工资。
”马尼拉出租车司机罗尼把广播音量调大,冲乘客嘟囔一句,语气里没愤怒,只有疲惫。
收音机里,菲律宾驻美大使罗慕尔德兹用英语承认:F-16订单“暂时放一放”。
一句话,把过去两年马科斯政府吹出的“强军泡沫”戳了个洞。
55.8亿美元,听着像天文数字,其实掰开算更直观:菲律宾2024年国防预算也就这个数,还得养十几万现役军人、修基地、买子弹。
F-16的价码只是首付,后面跟着模拟器、弹药、备件、飞行员赴美培训,全是美元计价。
比索一贬值,账单又胖一圈。
财政部长在闭门会议上摊开手:要么砍社会福利,要么砍战机,国会不可能两头签字。
空军司令科杜拉在听证会上更直白:“我们缺的不是飞机,是时间。
”他举了个例子:邻国越南用苏-30巡逻南海,飞行员年均飞行小时数早已破百;菲律宾现役的韩国FA-50教练机,飞行员一年能飞四十小时就算烧高香。
真把F-16买回来,油料、零件、训练全得从零开始,形成战斗力至少十年。
十年后的南海,恐怕连跑道都得填海造岛两次了。
更尴尬的是,F-16在俄乌战场的表现被自媒体剪成短视频到处传:低空扔铁炸弹被防空导弹追着跑,雷达告警器吱哇乱叫。
菲律宾网民留言:“花大钱买上世纪的网红机,不如多买几套以色列‘铁穹’,至少能护住首都。
”点赞数比官方通报的阅读量还高。
美国倒没把话说死,只说“理解菲律宾的财政考量”,转头把两艘二手巡逻舰的交付日期提前,算是安慰奖。
可谁都看得出,华盛顿的算盘是:菲律宾最好继续当“不沉航母”,但维护费自己掏。
至于真打起来第七舰队来不来,2016年南海仲裁案那晚的雷达记录已经给出答案——美军驱逐舰绕了个圈,走了。
马科斯政府其实还有另一条账本。
旅游部统计,今年前五月中国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降了四成,长滩岛的酒店老板把房价腰斩都填不满房。
香蕉出口商更惨,中国海关一纸检疫新规,就让南达沃省的果园里熟透的香蕉只能喂猪。
这些损失加起来,够买半打F-16,却没人把它算进军费。
反对派议员把预算听证会开成吐槽大会:“我们把中国当敌人,又把中国当市场,精神分裂都没这么准。
”台下记者哄笑,镜头扫过旁听席,一位穿校服的中学生举着牌子:“先修地铁,再买飞机。
”保安没敢赶人,因为那是副议长的侄子。
眼下最忙的是国防部采购司。
韩国FA-50追加订单、土耳其无人机、印度反舰导弹,报价单堆成小山。
司长私下跟朋友吐槽:“以前只要讨好美国,现在得像逛菜市场,逢摊就问价。
”可小国军购的残酷在于,卖家永远比买家精:韩国愿意贷款,但要用香蕉和劳务抵债;以色列肯卖雷达,条件是菲律宾在联合国投票支持耶路撒冷议案。
每一口糖都标着价码。
海军倒是另辟蹊径,把退役的二战登陆舰拖进船坞,焊上钢板、装上机枪,改头换面叫“多功能支援舰”。
拍成纪录片放上网,弹幕飘过:“自制科幻片,成本五万美元,效果五毛。
”可士兵们挺满意——至少出海巡逻不用再挤橡皮艇。
说到底,菲律宾的难题不是缺飞机,是缺选择权。
美国给的安全承诺像信用卡,刷的时候痛快,还款时才发现利息惊人;中国给的经济红利像存折,想取钱就得按规则排队。
夹在大国之间,马尼斯政府像坐在跷跷板中间的小孩,哪边用力都得跟着晃。
夜深了,罗尼收车回家,路过中国援建的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桥灯把帕西格河照得通亮。
他停车拍照发脸书,配文:“免费的桥,收费的飞机。
”评论区第一条点赞最高:“桥能走十年,飞机能飞几次?
”
这条评论下面,没人再提F-16。
来源:积极的山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