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易致癌,这6处疼痛别忽视,尽早戒酒保健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5 05:0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学知健康

编辑 |学知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句话扎心开场:别再装没事了,喝酒这事儿,真的是在“慢性自毁”!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画面:酒桌上,大家热情高涨,一句“干了这杯”,你就被拉进了“情绪漩涡”;朋友一开口,“你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你也只能硬着头皮灌下去;喝完之后,胃烧、头疼、喉咙不舒服,甚至开始怀疑:“这是不是身体在报警?”

别犹豫了,真的有可能是的。我们今天就来讲明白:喝酒和癌症到底啥关系?身体疼哪儿是在敲警钟?为啥你该认真考虑戒酒这件事?

你可能听过不少“喝点红酒保护心脏”、“啤酒含有维生素B”这种说法,听上去是不是挺有道理?但真相是——酒精,无论多少,都会增加癌症风险!那些你不知道的“伤害公式”:酒精→在体内代谢成乙醛→乙醛攻击细胞DNA→DNA损伤→癌变几率上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专家撰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版)》中明确指出:“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也就是说,不管你喝的是红的、白的、啤的,甚至“低度果酒”,它们对身体的威胁,都藏不住。而且,中国人普遍缺乏乙醛脱氢酶,酒精代谢慢,乙醛积得多,伤害更深。所以别再说“我酒量没问题”,你身体的“容忍度”可能早就撑不住了。

你可能觉得自己“状态挺好”,但身体从不撒谎,一些你没当回事的小痛,可能就是危险的信号。

1.那天晚上,他喝完酒后胃又烧又涨

老李,是个典型的“酒桌型人物”。应酬多,酒量也不小。一天晚上,酒后回家,他突然觉得胃胀得厉害,还反酸、隐隐作痛。

他以为是吃多了,结果第二天越来越难受,一检查——胃黏膜已经严重糜烂,医生说再不控制可能发展成胃癌!酒精对胃的腐蚀性,就像拿去油剂洗脸,长期下去,胃黏膜早晚会出问题。

2.还有一次,他总觉得右上腹不舒服

你有没有那种感觉?肚子右上方总像有东西堵着,说不清是疼还是胀?这其实是肝脏在用它微弱的“疼”对你喊话。肝本身没痛觉神经,但当它被酒精折腾得“肿胀”或“发炎”,周围组织就会发出信号。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年发布的临床研究显示:“长期饮酒者中,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接近30%,其中进展为肝硬化者比例显著上升。”这可不是“醉一晚、睡一觉”就能恢复的事儿。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喝酒后也没啥不舒服,不就脸红一点嘛。”可你知道吗?正是这些“没啥事”的表象,把你一步步推向危险的深渊。

1.酒量好,其实是“警觉性差”的表现

你可能觉得“酒量好”是天生的优势,但从医学角度看,这很可能意味着——你的身体对酒精反应迟钝,换句话说: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更大量的毒素。而且你越不容易醉,就越容易喝多,肝脏的负担只会越来越重。

2.酒后脸红,是体内报警器在闪红灯!

如果你喝完酒,脸立刻通红,那不是“上脸快”,那是你体内的乙醛堆积严重,代谢不掉!按照《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刊登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酒后脸红者患食道癌、口腔癌的风险比常人高出2倍以上。”所以别再说“我就是容易脸红”,这种“红”,可能是癌症的“预告片”。

我们不是在劝你“人生苦短,一滴不沾”。但当你已经有了身体上的疼痛信号,就别再“硬撑”了。

1.戒酒不是断交,而是换种方式活得更好

你可以试试这样做:下次聚会,提前说“最近胃不好”,没人会非逼你“灌醉”;把“酒精社交”换成“兴趣社交”,一起健身、爬山、喝茶,照样能联络感情;情绪低落时,别再靠一瓶酒来“麻醉自己”,试试写日记、跑步、听音乐……你会发现,生活不靠酒,也能有滋有味。

2.看过太多“来不及”的故事,才明白健康才是硬道理

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父亲的故事:“我爸是个老酒鬼,常年喝白酒,不管冷不冷都喝。去年查出肝硬化,半年不到人就没了。医生说早几年戒酒就好了……”这不是个例,是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你不怕酒,但你的身体怕。

我们不是来吓唬你的,也不是要你从此滴酒不沾。只是想告诉你: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是你“看不到”的危险。当你还在说“我能喝”“我扛得住”时,其实身体正在一点点被掏空。

再想喝之前,问问自己:那些喝酒换来的热闹,真的值得吗?你能承受得起代价吗?家人能承受得起你倒下的那天吗?

把今天这篇文章当成一次身体的“体检提示”,如果你已经有了那些疼痛信号,别再犹豫,给自己一个开始戒酒的机会。健康这杯酒,值得你用一生去“细品”。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肿瘤临床》. 2022年第49卷第6期:饮酒与口腔癌、食道癌风险的关联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3年第31卷第4期: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与临床干预研究进展.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Ethyl Carbamate. Volume 100E, 2012.

来源:学知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