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日本一项研究分析了206位接受K药一线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再次证明第一针在早上打的重要性[1]。研究中,第一针在上午11点之前注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到43.7个月,而11点后打第一针的患者则只有32.4个月,相差10个多月。
免疫治疗现在已经在癌症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很多人也在探究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方法,比如益生菌、某些营养补充剂等等。
不过还有一种最为简单的提升免疫治疗效果的方法,那就是第一针一定要在早上打。
近日,日本一项研究分析了206位接受K药一线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再次证明第一针在早上打的重要性[1]。研究中,第一针在上午11点之前注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到43.7个月,而11点后打第一针的患者则只有32.4个月,相差10个多月。
最近几年,昼夜节律一直是免疫治疗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癌细胞的活动,还是免疫系统的活动,都会随着昼夜节律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很多回顾性研究也都发现,在一天中较早的时间注射PD-(L)1抑制剂会有更好的疗效。
在小鼠试验中,昼夜节律对免疫治疗的影响也被成功复刻,而且发现第一针PD-(L)1抑制剂的注射时间最为关键,而后续剂量的注射时间影响有限。在人类患者中是否也是如此?
本次研究共纳入日本206位接受K药一线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了至少4周期的治疗。以上午11点为界,其中103位在11点前注射第一针K药的患者被分为早注射组,另外103位在11点之后注射第一针的患者则被分为晚注射组。
这些患者共中位随访62.5个月,数据显示早注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43.7个月,而晚注射组则只有32.4个月。相比晚注射组,早注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3%。此外,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上,早注射组也有更长的趋势。
不过亚组分析显示有两个例外,一是BMI≥25的超重患者,二是ECOGPS评分≥2的体弱患者。在这两类患者中,晚注射组反倒有生存期更长的趋势。这或许与体弱患者或超重患者的昼夜节律紊乱有关。
而在安全性方面,早注射组不良反应则要明显多于晚注射组。早注射组有26.2%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而晚注射组只有13.6%,几乎相差一倍。即使考虑早注射组疗效较好,治疗时间较长,早注射组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晚注射组。
早点起床打第一针,可以说是提升免疫治疗效果最简单、最廉价的一个方法了。各位准备开始免疫治疗的癌友,不妨头一天先睡个好觉,第二天一早到医院注射,或许就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Tsukaguchi A, Matsumoto K, Tamiya A, et al. Timing of First Pembrolizumab Infusion and Long-Term Outcom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25: 115748.
来源:咚咚肿瘤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