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洪涝灾害后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更易暴露,大幅增加疫病传播风险。为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稳定,严防“大灾之后有大疫”,顺义区高度重视、迅速响应,通过四项措施全面加强汛期动物防疫工作。
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洪涝灾害后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更易暴露,大幅增加疫病传播风险。为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稳定,严防“大灾之后有大疫”,顺义区高度重视、迅速响应,通过四项措施全面加强汛期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织密防控“知晓网”。通过印发《汛期动物防疫提示单》,并利用微信群、电话、入户走访等多种渠道,向养殖场户精准推送炭疽防控、圈舍消杀等关键知识。组织区级专业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帮助养殖户掌握科学防控方法。汛期累计下乡31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有效增强了养殖主体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二是推进科学免疫,筑牢防疫“屏障”。有序组织养殖场户开展强制免疫,覆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5种疫病,同时指导做好猪瘟、炭疽等常见病的免疫工作。及时对免疫不合格场户进行排查处置,对新补栏畜禽迅速补免,确保免疫无死角。汛期以来,全区累计免疫重点畜禽120.03万头/只。
三是加强监测排查,巩固疫病“防火墙”。重点加强对降雨密集区域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警,组织镇村防疫人员对潮白河流域等重点地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检查防护措施、无害化处理、畜禽健康及消杀情况。汛期共完成免疫抗体和疫病净化监测1.17万份。
四是全面消毒灭源,阻断传播“风险链”。指导养殖场户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日常消毒、病媒生物防治等生物安全措施,切实降低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汛期累计实施消毒3906场次,消毒面积3983.78万平方米,完成灭鼠84.88万平方米,显著提升区域生物安全水平。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