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电商盛行的时代,农产品销售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孙洪鹤提出的理念直指这一现象的核心:农民销售农产品与网红带货之间存在本质区别。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对农产品销售主体、销售动机及最终价值的深入思考。
在当今电商盛行的时代,农产品销售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孙洪鹤提出的理念直指这一现象的核心:农民销售农产品与网红带货之间存在本质区别。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对农产品销售主体、销售动机及最终价值的深入思考。
农民销售:知识与情怀的双重承载
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对产品有着网红无法比拟的深度了解。他们清楚知道一粒种子如何破土而出,一棵果树需要多少日夜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一块土地在不同季节会孕育出怎样的味道。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短期培训或产品手册能够获得的,而是源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土地的亲密对话。
农民销售农产品时,往往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每一件售出的产品都承载着他们对土地的眷恋、对传统的坚守。当一位农民向你推荐他种植的苹果时,你听到的不仅是一个销售话术,更可能是一个关于如何精心照料果园、如何在霜冻来临前保护花蕾的故事。这种"根的情怀"为农产品赋予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价值。
从经济角度看,农民直接销售农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既保证了农民获得合理利润,又让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得更新鲜优质的产品。这种"从田间直达餐桌"的模式,创造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网红带货:利润驱动的销售机器
相比之下,网红带货的运作模式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多数网红对所售农产品的了解仅限于商家提供的宣传材料,缺乏对产品生长环境、生产过程、品质特点的切身认知。他们的产品介绍往往流于表面,难以触及农产品的真正价值核心。
利润最大化是网红带货的首要目标。为了达成更高的销售额,一些网红不惜夸大产品功效、美化产品外观,甚至隐瞒真实信息。当农产品仅被视为赚取佣金的工具时,产品的真实性和品质保障便可能被置于次要地位。
网红带货的运营模式还存在另一问题:高额佣金抽成。农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经过网红的高比例抽成后,要么农民获利被大幅压缩,要么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与农民直销形成的价值链条形成鲜明对比。
两种模式的深层价值比较
农民直销与网红带货的本质区别在于价值导向的不同。前者以产品本身的价值为核心,后者则以销售转化率为首要考量。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获得的价值。
农民销售农产品时,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关于产品种植过程、食用方法、储存技巧等实用知识,建立起对食物来源的信任感。而网红带货则更注重营造抢购氛围、刺激冲动消费,消费者往往在购买后才开始真正了解所购产品。
从农业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农民作为销售主体,无形中也在传播地方农耕文化和饮食传统。而网红带货则倾向于将农产品"去语境化",剥离其文化背景,仅作为普通商品进行销售。
寻求平衡:构建更健康的农产品销售生态
理想的状态是在两种模式间找到平衡点。可以探索"农民+专业销售"的合作模式,由农民提供产品知识和品质保障,专业销售人员负责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形成优势互补。
农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大地对人类的馈赠,是农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孙洪鹤的理念提醒我们,在追求销售效率的同时,不应忽视农产品背后的人文价值与情感连接。一个健康的农产品销售生态,应当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珍视那份源于土地的真诚与情怀,而非将一切让位于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逻辑。消费者每一次购买选择,都是对这种价值观的投票——我们是否愿意为真实、为情怀、为那份扎根土地的诚意买单?
来源:奔波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