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齐聚阿坝采风 以笔为媒绘就文学画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6:38 1

摘要:9月3日至8日,2025“民族文学周·阿坝”“铸牢共同体 共绘山河美”“长征路上看阿坝”知名作家采风活动暨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功举办。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齐聚阿坝,在这片红色沃土与生态画卷中汲取创作灵感,用文学力量讲好

9月3日至8日,2025“民族文学周·阿坝”“铸牢共同体 共绘山河美”“长征路上看阿坝”知名作家采风活动暨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功举办。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齐聚阿坝,在这片红色沃土与生态画卷中汲取创作灵感,用文学力量讲好阿坝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阿坝的红色沃土与生态画卷中汲取创作灵感

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在采访中表示:“文学,是阿坝的一条江河,它滋养着阿坝的山山水水并赋予其生命和灵魂。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作家常来阿坝行走、采风、书写,让笔触深入牛羊漫步的牧场、阡陌纵横的山村,真正走进各族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走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由民族文学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红星作家协会(省直作协)、阿坝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阿坝州委宣传部、阿坝州文联等多部门共同承办。活动期间,采风团先后走进松潘、若尔盖、阿坝等地,开启了一场“红色传承+生态体验+文化感知”的深度采风之旅。

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作家们驻足聆听革命故事,透过珍贵文物与史料,触摸长征岁月的峥嵘印记。在若尔盖“七根火柴纪念地”与班佑“胜利曙光”纪念碑前,大家肃立瞻仰,重温“为了胜利向前进”的坚定信念,深刻感悟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自然生态是阿坝的鲜明底色。采风团来到若尔盖县唐克镇黄河九曲第一湾,远眺河水蜿蜒如练、与天际相融的壮阔景致,亲身感受川西北高原独特的生态之美,对阿坝州守护“中华水塔”、推进生态保护的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文化体验环节,作家们走进阿坝县扎崇文化市集,感受游牧文化与现代市集的碰撞。在曼桑艺术空间与无形妙有非遗传承基地,近距离观摩藏族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见证阿坝当代艺术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传承。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作家们对阿坝的红色历史、生态底蕴与民族风情有了全方位的感知。大家纷纷表示,阿坝不仅有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新时代文学创作的“富矿”。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作协副主席侯志明表示:“我将以文旅为笔,以生态为卷,努力把阿坝绘制成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鲁迅文学奖得主衣向东感慨道:“我20年前来过一次阿坝,今天看到阿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值得我们书写所发生的巨变。”

共同开启生态文学创作座谈会

9月8日,“铸牢共同体 共绘山河美——2025第二届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态文学创作座谈会”在阿坝县举办。这是继去年稻城举办的首届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态文学研讨会之后,第二届座谈会在阿坝举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侯志明,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以及马丽华、范稳、鲁若迪基等著名作家和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直红星作协副主席兼党支部书记王怀林主持。

阿坝州委常委、阿坝县委书记冯峥勇在致辞中表示,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长江黄河交汇处,既是保障上游生态安全的国之藩篱,也是安多文化多元共生的传承之地。他诚盼作家们用笔墨捕捉雪豹掠过山岩的轻影、记录黑颈鹤踢踏湿地的舞姿、勾勒格桑花在风中舒展的韵律,让更多的人透过文字领略阿坝高原壮丽之美、探索民族文化之魂。

《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在致辞中表示,青藏高原生态文学既要扎根大地、写出“高原的质感”,也要心怀家国、传递“共同的情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的讲话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青藏高原生态文学的思想盛宴,让与会者对“生态”与“文学”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交流研讨环节,作家们畅所欲言,分享创作心得、碰撞思想火花。王怀林围绕“发起全国知名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缘由及话题探讨”作了交流发言。范稳探讨了“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责任与路径”,侯志明阐述了“生态文学的本质:从人类中心到万物共生”,马丽华分享了“多彩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的思考,谭五昌探讨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以文学诗意地讲好阿坝故事”,其他作家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创作心得。

座谈会最后发布了《致全体作家同仁的倡议》,呼吁作家们加强生态文化书写、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助推文旅融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笔为犁,深耕祖国的大好河山,用文字描绘祖国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创新之力、团结之魂”。

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隆重举办

9月8日晚,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阿坝县隆重举办。颁奖典礼在欢快热烈的藏族歌舞《青稞魂》中开幕。

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作品,共收到984部(篇)参评作品。经过严谨评审,最终评选出中篇小说奖3篇,散文奖2篇。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和作品分别是陈萨日娜的《跋山涉水》、翔虹的《鱼挪活》和康若文琴的《俄惹的雪》;散文奖获奖作家和作品分别是向迅的《欢迎来到纳休村》和周家琴的《大山褶皱深处的村庄》。

获奖作家陈萨日娜在发表感言时说:“写作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总是在出发、归来,重新出发,寻找一次又一次的抵达。青稞文学奖是我文学旅程中的一处温暖的港湾,一个贴心的加油站。”

《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表示,杂志社将继续深化与阿坝州委、州政府以及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单位的紧密合作,推动更多书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广泛流传。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鲁娟表示,期待青稞文学奖能激励更多作家深扎民族文化沃土,聆听时代前进足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向获奖作家表示祝贺:“每一段文字,都是心田孕育的火种,点亮思想的微光;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镌刻的回声,传递精神的力量。愿阿坝这片浸润着人文气息的文学沃土,持续生长出更多触动灵魂、震撼心灵的佳作。”

青稞文学奖自2020年首届奖项启动以来,聚焦青稞文化影响区域的多民族生活题材,评选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和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已成为响亮的文学品牌。站在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新起点,青稞文学奖将继续与广大读者同心同行,与伟大时代同向共进。

阿坝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阿坝州作家协会主席阿郎表示:“我们将以此次采风为契机,把在阿坝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鲜活的文学作品,让更多人了解阿坝、走进阿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文学的温暖与力量。”

来源:中华网生活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