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网络信息大爆发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临来自手机如潮水般涌来的各类信息的“淹没”。这其中,真真假假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真伪。稍不经意就被一大堆的谣言给“坑”了,这些网络上的谣言像狡猾的小怪兽,在网络世界里“撒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在如今网络信息大爆发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临来自手机如潮水般涌来的各类信息的“淹没”。这其中,真真假假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真伪。稍不经意就被一大堆的谣言给“坑”了,这些网络上的谣言像狡猾的小怪兽,在网络世界里“撒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前不久,一网民发视频称“云南德宏暴雨成灾,房盖被掀翻,雨水从天而降,正在屋内的人们无处躲藏”,在网上大量转发传播,引发当地恐慌,后经官方核实,属于不实信息,“云南德宏狂风暴雨成灾”的部分图片系移花接木,套用其他地方暴雨导致一商场天花板垮塌图片。网民不经大脑的思考就随意地在网络上散布一些毫无依据的、能吸引眼球的极端言论,正成为了许多自媒体的“利器”,也成为了当下最大的“毒瘤”。不经不觉就为那些能“戳中人痛”、能“说到人心”、能“抓住百姓最最关心的最热门的”如暴雨洪灾、健康、食品安全等话题的谣言所作的美其不意的“宣传”,更何况这些谣言的表述都有着夸张的性质,哪怕再怎么不信也会不自觉的就“信以为真”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谣言背后刻意操纵的势力。近期,一些聊天记录截图在微信、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内容称:“千万小心!深圳地铁上有人拿‘迷药’袋在你面前一晃就能迷倒你!”文字描述仿佛亲眼所见,并附带几张地铁站画面,引发众多人的紧张情绪。然而事实呢?深圳公安快速出手查证后澄清:都是假的!原来这些短视频的账号都只是为了博取一些流量和关注,故意将几张无关图片拼接在一起,并附上惊悚标题,从而编造出一个所谓的“迷魂案”来吸引眼球。他们深谙许多人一看画面就自动“脑补”细节的倾向——这招数如同现代科技打造的“恐惧制造车间”,正日夜不停地批量生产各式“人设恐慌”。
可谓“百口莫辩”的就是网络谣言的易传播之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前的网络平台众多,信息的发布门槛都比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从而造成了无数的谣言随随便便地就能在网络上广为传播。但在这样一个以信息为主的网络时代,却也造就了许多不良的“信息之花”,很多人都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一见到眼球的刺激性、热点的内容不加甄别地就去分享出来了。而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也使得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
但如今的谣言之风始终难以被有效的禁止,其根源就在于每个信息的接收者都缺乏对谣言的“辨别力”。只有不再像以往那样漫不经心的浏览朋友圈,轻信其中的内容,才能真正地破除这些编造的虚假信息,那么我们就要想想如何提高自身的识别谣言的能力了,不妨试试这三招:第一招:切勿急于转发!应追溯信息源头。对于真正紧急的疫情通报或救灾需求,官方渠道(政府、权威媒体)通常是首要发布者。若消息以“听说”开头,或仅凭“网友爆料”佐证,则需提高警惕。第二招:审慎评估语气,识别情绪煽动。过度使用“紧急!速看!”“出大事了”等夸张表述、刻意煽动情绪的内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第三招:保持冷静,等待权威信息。不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花点时间去细致的观察、多等待几分钟或几小时,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事物的真相。真正重要的信息,官方相关部门一定会及时发布辟谣信息,澄清事实。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运用“查源头”、“辨情绪”、“等通报”这三把“筛子”,对每条信息进行多次筛选时,我们将不再仅仅是“恐慌”的被动接收者,而将成为净化网络流言的“守门人”。
让我们既要保护好网络的“家园”,也要防止谣言在这片虚拟的天地里“撒野”。唯有我们都行动起来共同抵制谣言的侵蚀,才能在网络上享受到真实、有用的信息,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来源:逛遍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