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莫言“言行不一”,没“把自己当罪人写”,真是这样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5:25 1

摘要:莫言最早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要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首先要触及自己的灵魂,触及自己的病灶;首先要以毫不留情的态度向自己问罪,不仅仅是忏悔。一个作家要有爱一切人、包括爱自己的敌人的勇气。但一个作家不能爱自己,也不能可怜自己,宽容自己,应该把自己当作写作过

我是幽默妙语解颐,一向仗义执言,激浊扬清,正本清源,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01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位网友说,他说莫言“言行不一”,没“把自己当罪人写”。请看截图:

众所周知,“把自己当罪人写”是莫言提出的“三大文学艺术辩证法”(把好人当坏人来写,把坏人当好人来写,把自己当罪人来写)中的一种。

02

莫言最早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要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首先要触及自己的灵魂,触及自己的病灶;首先要以毫不留情的态度向自己问罪,不仅仅是忏悔。一个作家要有爱一切人、包括爱自己的敌人的勇气。但一个作家不能爱自己,也不能可怜自己,宽容自己,应该把自己当作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最不可饶恕的敌人。把好人当坏人来写,把坏人当好人来写,把自己当罪人来写,这就是我的艺术辩证法。”

后来,莫言在访谈中进一步阐释“把自己当罪人来写”的内涵要义,他说:“作家应该把眼睛由向他人逐渐转向内看,看自我,看内心。所以我就提出了把自己当做罪人写。为什么我要把自己当成罪人写?一个作家假如要真正地理解自己的人物,把自己的人物描写得符合这个人物的内心,这个作家必须首先认识自己,首先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剖析。只有把自己分解明白了,把自己理顺了,然后才有推己及人、研究别人、描写别人的能力。我想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意义就在这个地方。”

莫言还剖析说:“人实际上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在回忆的时候,不管是口头表述,还是默默的回忆,总是喜欢回忆得意的事情,遇到尴尬和狼狈的事件,总是很快地在心里遮掩过去,不愿意想。作为一个作家恰恰要颠倒过来。得意的事情就不要想了,就像为自己治病一样,把自己的疮疤切开,多想想自己一生当中尴尬的事情,不光彩的事情……想到自己都有这么多问题,自己都这么不完美,那对别人就会宽容,在写小说的里面的人物也会宽容。”

03

我引用莫言的这些话,是想让大家掌握莫言“把自己当罪人来写”的原理和原义,充分认识和理解莫言的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的理念。那么,莫言是否践行了他的这一理念呢?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还是在日常演讲中,莫言都做到了“把自己当罪人来写”“把自己当罪人来说”!

04

譬如,莫言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蛙》,就是一部“把自己当罪人来写”的典型之作。莫言说:“《蛙》在我的写作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因为这是一部开始执行自我批判的作品,是我提出的‘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的实践。”

05

再譬如,莫言对于自己也一直秉持“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精神。在一次面向大众的公开演讲中,谈到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莫言毫不讳言地“检讨”自己,有一次与太太散步,遇见一位受伤的老人,太太主动前去救治,自己当时却劝阻太太不要惹事。事后那位老人的家人上门感谢,自己觉得十分惭愧。莫言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作为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莫言演讲没有回避自己这一“不光彩的经历”,而是公开反省和检讨、纠错,这种“把自己当罪人”的态度,不仅没有让莫言的形象受到负面冲击,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赞誉和欣赏,他不虚伪、不蓄意掩饰,善于“示丑”来警醒世人的言语,既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话风,也彰显他至真至纯的宝贵人格,让人深受感染。

06

莫言还曾在一次演讲中讲道:“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这是莫言对儿时的一件错事的悔恨,懊悔自己多收了买菜老人一毛钱,并以此告诫我们不要昧良心,不可贪图不义之财。

07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莫言一样,善于“把自己当罪人”,勇于自我批评,敢于向内心的“小我”开炮,让潜意识中的卑微、自私甚至是丑陋清晰地凸显在大众面前,产生羞愧感、危机感,就一定能让自我不断进步,让灵魂得到拔节。

08

莫言不愧是当代难得有良知的作家,既能正视历史,反思历史,又能正视自我,反思自我,知耻后勇。所以,有人将莫言称之为“当代人间清醒”!

来源:幽默妙语解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