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共用马桶心存顾虑,担心会因此传染性病。那么,共用马桶到底会不会传染性病呢?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共用马桶传染性病的概率较低,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风险会显著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共用马桶心存顾虑,担心会因此传染性病。那么,共用马桶到底会不会传染性病呢?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共用马桶传染性病的概率较低,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风险会显著增加。
常见的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行为;母婴传播指感染性病的母亲在妊娠、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原体传给胎儿或婴儿;血液传播则多因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导致。
而马桶传播属于间接接触传播,在正常情况下,皮肤具有屏障功能,能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普通的马桶接触难以突破这层屏障。多数性病病原体在离开人体后,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如艾滋病病毒(HIV)离开人体后,在干燥环境中几分钟内就会失去活性;梅毒螺旋体在体外存活时间也不长,一般不超过数小时。
当生殖器、肛门周围等部位存在新鲜伤口、溃疡时,接触被性病病原体污染的马桶圈,感染风险会大幅上升。比如,患有尖锐湿疣的人使用马桶后,病毒可能残留在马桶圈上,若下一个使用者的皮肤有破损,病毒就有机会通过破损处侵入人体,引发感染。再如,梅毒患者的硬下疳若有渗出液污染马桶圈,健康人接触后,若自身皮肤有破损,就可能被梅毒螺旋体感染。
若马桶刚被性病患者使用,且其排出的病原体数量众多,如淋病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污染马桶圈,且未及时清洁,此时马桶圈上病原体浓度处于高位。下一个使用者接触后,即使皮肤完整,也可能因接触到大量病原体,超出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一些卫生条件差、清洁不及时的公共马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艾滋病患者、正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即使接触少量性病病原体,也可能无法有效清除,进而引发感染。比如,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遭到 HIV 破坏,身体处于免疫缺陷状态,共用被污染马桶时,感染其他性病病原体的几率就比正常人高很多。
使用公共马桶前后,务必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可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原体,防止经手接触眼、口、鼻等黏膜部位导致感染。女性在使用马桶时,可尝试采用悬空如厕姿势,减少皮肤与马桶圈的直接接触。
公共场所的清洁人员应定期对马桶进行消毒清洁,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马桶圈、马桶内壁等部位,能有效杀灭常见的病原体。个人家庭中,也应定期清洁马桶,保持卫生间通风良好,降低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外出时,可随身携带一次性马桶垫或消毒湿巾。使用公共马桶前,用消毒湿巾擦拭马桶圈,或垫上一次性马桶垫,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
虽然共用马桶在多数情况下传染性病的风险低,但在特定条件下仍有风险。日常做好卫生防护,可有效降低感染几率,不必过度恐慌。若接触马桶后出现尿道分泌物异常、生殖器溃疡、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参考资料:
[1]田芳于,姚倩,丁欢,等.中国MSM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5,31(08):919-926.
[2]杨婷,杨如冰,方婷.了解艾滋预防艾滋[C]//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2025年“《健康大湾区》-科普引领健康”论坛曁第2期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作品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科;,2025:729.
来源:彩牛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