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高频试飞碾压美国!歼-50“消失”背后:中国六代机战略调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04:02 1

摘要: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近期以“两天三飞”的密集试飞节奏引发全球瞩目,而同期曝光的另一款六代机歼-50却神秘“消失”。这场“一明一暗”的技术博弈背后,究竟隐藏着中国空军怎样的战略布局?#歼-36高频试飞 歼-50为何“消失”了#

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近期以“两天三飞”的密集试飞节奏引发全球瞩目,而同期曝光的另一款六代机歼-50却神秘“消失”。这场“一明一暗”的技术博弈背后,究竟隐藏着中国空军怎样的战略布局?#歼-36高频试飞 歼-50为何“消失”了#

试飞密度创纪录

自2024年12月26日首飞以来,歼-36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5次公开试飞,其中2025年3月26日单日完成两次试飞,创下中国军机研发史新纪录。其试飞频率远超美国F-47项目(仅停留在CG阶段),印证中国航空工业“弯道超车”的实力。

技术硬核升级

三发动力革命:搭载两台WS-15发动机和一台实验性旋转爆震发动机,理论速度可达6-7马赫,超美国F-135发动机性能极限。全向隐身突破:外网模拟数据显示,歼-36粗糙模型在无隐身涂层情况下,高频雷达波反射面积(RCS)已低于0.1㎡,远超F-22的0.01㎡(含涂层)水平。智能协同作战:可指挥8架“忠诚僚机”无人机,构建“有人-无人”协同网络,实战推演中成功突破3艘宙斯盾舰防空体系。

战略定位清晰

歼-36设计聚焦“多用途打击”,主弹舱可挂载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500公里),副弹舱兼容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兼具制空与反舰能力,被外媒称为“关岛杀手”。

阶段性“隐身”逻辑

歼-50自2024年12月与歼-36同期曝光后,再未出现公开影像。军事专家分析其可能原因:

技术验证完成:首飞后已转入地下风洞测试或电磁兼容实验室,规避卫星侦察。任务定位调整:作为舰载六代机,需适配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研发周期较陆基型号更长。

与歼-36的“分工论”

根据台媒和海外智库研判,中国六代机可能形成“双线并进”格局:

歼-36:陆基多用途战机,侧重远程打击与体系破击;歼-50:海基空优战机,专注航母舰载与制空权争夺,避免任务重叠。

技术风险规避

歼-50采用的变循环发动机和智能蒙皮技术尚处验证阶段,需避免过早曝光引发技术外泄风险。对比美国NGAD项目(仅公开概念图),中国选择“成熟一款、披露一款”的策略更显稳健。

进度碾压

歼-36已进入工程样机试飞,而美国F-47刚完成承包商招标,首飞需等到2030年。美军内部报告承认:“中国六代机进度领先5年以上”。

技术路线分野

中国:歼-36取消垂尾、鸭翼,采用菱形飞翼布局,追求全向隐身与超音速巡航;美国:F-47保留传统气动设计,被讽为“五代机魔改”,隐身性能存疑。

产能与成本

成飞采用模块化生产线,歼-36量产成本控制在1.2亿美元/架(F-47预计超3亿美元)。中国军工供应链整合能力,确保年产50架以上的扩产潜力。

2027关键节点

歼-36或于2027年完成定型,同步启动歼-50舰载型试飞,形成“陆海双擎”格局。

颠覆空战模式

搭载量子雷达与激光防御系统,歼-36可对200公里内目标实施硬杀伤,并拦截高超音速导弹,重新定义攻防边界。

生态外溢效应

歼-36的变循环发动机技术已衍生至民航领域,中国商飞C929客机或将受益,实现航程与油耗的双重突破。结语

歼-36的高调试飞与歼-50的战略“隐身”,实为中国六代机研发“明暗两手”的智慧体现。当美国仍在PPT上描绘“未来战机”时,中国已用实机轰鸣宣告:六代机时代的规则,将由东方书写。

今日热议 #六代机应该优先上舰还是守卫本土# 阅读量破2.9亿

务实派:“歼-36守国门,歼-50闯大洋,缺一不可!”

悬念党:“歼-50是否已秘密上舰测试?”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