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唐朝开国之初,风云际会,群雄逐鹿,每一场权谋与杀戮背后都藏着难以预料的后果。
单雄信,这位瓦岗英雄因与李世民势不两立,被赐死于玄武门事变后。
然而,他的忠义让一人深感不忍,这人便是徐茂公。
为了抚慰旧友之情,徐茂公暗中照顾单雄信的妻儿,却未料到这一善举竟在大唐埋下隐患。
李世民为何痛下杀手?
单雄信和徐茂公,原是隋朝末年的布衣。
面对四分五裂的国家,横行乡里的侵略者,他们深知,平凡的生活已经持续不下去了,要虎口拔牙才能活下去。
冥冥中自有天意,同是泗水人氏的两人,在乡党相遇,生死之交一见倾心,结成了肝胆相照的挚友。
仿佛是上天注定要眷顾这两位义士,他们在情同手足、歃血为盟之后不久,便听说了河南那支声势浩大的瓦岗起义军。
于是,单徐二人怀着建功立业的满腔热情与希望,加入了这支起义队伍。
但世间美好的事物难免短暂,瓦岗军虽然规模庞大,作战意识强,然而带头的那位"瓦岗之主"翟让,实在不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而另一位素有谋略的李密,则虎视眈眈觊觎着这个位子。
于是,局势峰回路转,单雄信和徐茂公见势不对,连忙举荐更为能干的李密坐上了最高统领的位置,而有着举荐之功的单徐二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李密的左膀右臂,被任命为左右武侯大将军,在军中也是威望甚高。
四分五裂的乱世,充满着各种悲欢离合的戏码。
翟让此时虽然被架空,但是他野心勃勃,妄图与李密争锋,夺回最高领导者的位置。
早已对翟让图谋不轨心知肚明的李密,怎能任由他阴谋得逞?公元619年,他策划了一场酒宴,灌醉了翟让,并借刀杀人,在一片刀光剑影中,翟让最终丧命于乱军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内斗,也让毫无防备的徐茂公中了流矢,伤重倒地。
望着满地的尸横遍野,鲜血横流,忠肝义胆的单雄信丝毫没有迟疑,他冲上去搀扶起中箭倒地的徐茂公,此时此刻才顾不上仇恨满腔的李密会做何打算,只想着徐茂公的伤情。
幸得李密念在往日旧情,最终网开一面,赦免了单徐二人的性命。
可是,内讧加速了瓦岗军的分崩离析。
王世充军队一路南下,直捣瓦岗,军心涣散的瓦岗军不出所料地溃不成军。
生死之交渐行渐远乱世之中,有人欢喜有人忧。
两个本是如影随形,生死与共的挚友,在大势之下不得不踏上了各自的路途。
徐茂公远见卓识,毅然投靠了来势汹汹的李唐政权。
单雄信情深意重,念着旧主王世充的恩情,便投奔了洛阳的王世充军。
从此,昔日并肩作战,同仇敌忾的两个人,从一个阵营成了对立面的敌人。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即便身处不同的军营,即便朝夕相对、刀剑相向,两个人对彼此的情谊却从未流失,反而在惨烈的厮杀中愈发深厚。
勿忘心头血公元621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一举击溃了王世充的最后防线。
徐茂公跟随在唐军之中,眼见大势已去,王世充举白旗投降。
可是,单雄信坚守着他的骄傲和忠义,宁死不肯背叛自己的主子。
忠诚的代价是残酷的。
单雄信最终被押送上了死囚的行列,等待着他的是李世民的雷霆手段。
然而,生死关头,徐茂公挺身而出,以性命相抵,苦苦哀求李世民放过自己的至交好友。
可是,在权力面前,情谊显得多么渺小。
徐茂公的求情,终究没能打动睚眦必报的李世民。
壮士一去兮复不还。
行刑之前,单雄信唯一的心愿,就是请求徐茂公照看他的妻儿。
此情此景之下,徐茂公割下自己的一块肉,塞到了单雄信嘴里——此生兄弟,来世仍是兄弟!就这样,在一声声泣血之下,挚友天人永隔。
乱世红颜:悲剧重现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单雄信虽然英年早逝,可他那凛然不屈的气概,却在幼子单天长的身上完美复刻。
一次次机会,一次次失败,单天长始终不忘父亲的遗愿,在徐茂公的庇护下,他一直在暗中蓄谋杀了李世民。
然而,这个时代从来不缺悲剧的上演,单天长的复仇之举,不出所料的以失败告终。
当李世民得知,自己曾经的宿敌之子就在身边虎视眈眈之时,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
就这样,单雄信的血脉,断送在了唐军军营里。
世事如棋局局新。
纵观历史长河,由隋末至唐初这段峥嵘岁月,让人无限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无论时局如何变换,争斗不休,最后倒下的,永远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冲冠一怒为红颜,壮士暮年空悲切。
单雄信和徐茂公这对生死之交,在乱世之中上演的离合悲欢,正是英雄豪杰们宿命难改的悲歌。
他们刀光剑影中舍生忘死的感人至深的情谊,注定要凝结成历史的一道永恒的光芒,在时光中熠熠生辉。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誓言一生不变,单雄信和徐茂公用鲜血和生命证明并非虚言。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七 徐茂公传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徐茂公传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