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经验】勐混镇贺开村以“343”实践 全面推动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21:24 1

摘要:勐混镇贺开村素有“古茶圣地,鱼米之乡”的美誉,全村连片古茶面积达1.67万余亩,有233万株树龄在300至1400年间的古茶树。近年来,立足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贺开村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实体经济利益联结模式,以“343”工作法与村企联营共建、村

勐混镇贺开村素有“古茶圣地,鱼米之乡”的美誉,全村连片古茶面积达1.67万余亩,有233万株树龄在300至1400年间的古茶树。近年来,立足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贺开村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实体经济利益联结模式,以“343”工作法与村企联营共建、村组借梯登高、公司借鸡生蛋,闯出一条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村民集体增收致富新路子,让古茶树开新花、结硕果。

“三联发力”建强融合发展新主体

贺开村党总支带头拓市场,领办实体经济,盘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推动资金变股金,实现村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村民初次分配从50%提升至70%。

党组织联建村企,增强发展活力。构建“1+5”模式培育承接主体,“1”,是贺开村党组织100%控股成立勐海县贺开古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贺开村公司”),作为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的核心承接主体,按公司章程进行市场化运作。“5”,是公司主营茶叶生产销售、直播带货、物流配送、代办保险、劳务派遣“五大业务”,创新“334”利益分配机制,即30%注入村集体经济、30%留作公司发展基金、40%返还项目涉及村组,带动联合体村民户均年增收突破1万元。

村企联动市场,拓宽发展路径。创新村企合作机制,以市场化手段破解传统农业“小散弱”困境,与昆明七彩文旅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二级运营公司,采取“37”分成机制协同开发茶旅产品;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签订文创产品开发框架协议,建立创意转化机制,对市场化产品按销售额的5%—10%兑现分成奖励;开展订单联农,村公司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定向收购茶农鲜叶返销二级运营公司,2024年累计兜底销售滞销茶叶20万元、惠及50户茶农,有效破解农户“卖难”问题。

“四金模式”解锁融合共富新密码

围绕“答好农民持续增收之问”,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劳力变人才、产品变商品”,实现村民收入“多元化”。

“你生产,我销售”,让群众获佣金。创新古茶认养模式,与云南巨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茶树认养合同》,在村公司明确指定的茶园区域内,发动茶商挑选优质茶树进行为期一年“认养”,首批30万元认购款带动70户茶农获得佣金。

“你经营,我维护”,让群众获现金。在古茶园核心区创新打造“云端集市”,开设普洱茶展销区、非遗文创产品展销区、特色小吃展销区、直播助农区4个区域,设置11个摊位并免费向9个村民小组开放,所得收入按二八分账,即当日销售额20%归贺开村公司,80%归经营农户,做到“一码收费、即时分账、统管运营”。2024年5月开市以来,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带动茶农增收超6000元。

“三戏连台”拓展融合体验新空间

多形态多业态布局茶山、茶村“流量入口”,推动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从“点上出彩”向“面上突破”,让群众得实惠、文旅有发展、百业添效益的“好戏”不断上演。

唱好旅游戏兴业态。精心规划乡村康养线路,将旅游公路、风景道、康养徒步道串珠成链,改造升级现有乡村旅游线路12公里,实现“快进慢游”全域体验升级。开展青少年“普洱茶研学”活动,通过采茶、制茶、设计包装等环节,全流程提升青少年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先后接待研学团队2批次50人,研学收入0.75万元。与勐海云乐咖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茶咖实验室”,开发茶咖特调饮品6款,带动6名贺开村村民解锁咖啡师“新身份”,茶咖试营业当日创收3000余元。

唱好特色戏促振兴。与江川区安化肉多多花卉种植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在贺开村空闲区域及主街区房屋外立面种植多肉绿植,打造具有多肉特色的茶村旅游综合体,引入乡村CEO精心推出贺开曼弄老寨“茶咖吧”、“多肉街”、“望夫树”网红打卡点,让方寸庭院化身“聚宝盆”;运营“古茶山居”民宿,吸引旅居人员,开设“茶海食府”每日经营收入稳定在2000元,村集体与企业建立稳定购销联结,辐射带动贺开古茶园周边258余户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