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4岁的胡大姐是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身材匀称,气色红润,走在小区里,常被邻居夸“保养得好”。她有个公开的“秘密”:严格控制饮食,高热量食物一概不碰,连油腻的红烧肉都敬而远之。可要是问她最爱的零嘴是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说:“笋干。”那种嚼起来脆生生的口感,带着点
54岁的胡大姐是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身材匀称,气色红润,走在小区里,常被邻居夸“保养得好”。她有个公开的“秘密”:严格控制饮食,高热量食物一概不碰,连油腻的红烧肉都敬而远之。可要是问她最爱的零嘴是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说:“笋干。”那种嚼起来脆生生的口感,带着点山野的清香,简直是她的心头好。
这不,前阵子,她在网上买了一大包笋干,足足两斤重。她想着,笋干热量低,又是天然食物,吃点没啥问题。于是,每天看电视时抓一把,刷手机时再来一把,没事嚼几口解馋……不到一个星期,那包笋干就被她“消灭”得干干净净。
可就在几天前,胡大姐突然觉得肚子不太对劲。先是一阵阵隐痛,她没当回事,心想可能是吃凉了,喝点热水捂捂就过去了。谁知,疼痛像开了闸的洪水,越发汹涌,到了第二天,她开始呕吐,连站都站不稳。家里人看她疼得满地打滚,还发起了低烧,吓得赶紧拨了120,把她送进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急诊室的灯光刺眼,胡大姐捂着肚子,满头冷汗。接诊的医生是胃肠肛外科的尹光副主任医师,他一听症状,立刻皱起了眉头:“这情况不简单,得赶紧查。”腹部CT结果很快出来:小肠梗阻,肠壁增厚、水肿,甚至有积液。尹光盯着片子,心里咯噔一下,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他怀疑这不是普通的肠梗阻,而是更凶险的绞窄性肠梗阻。如果真是这样,拖下去,肠子可能会因为缺血坏死,后果不堪设想。
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迅速展开。胡大姐被推进手术室时,意识还算清醒,但疼得连话都说不完整。她只记得护士轻声安慰:“别怕,马上就好了。”麻醉生效后,手术团队开始忙碌起来。
腹腔镜探入胡大姐的小肠位置,画面显示,小肠被堵得鼓了起来,肠道扩张得像个气球。尹光指挥团队小心翼翼地切开一段小肠,当堵塞物被取出来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一块8厘米长的异物,硬邦邦地卡在肠子里,周围的肠壁已经淤血,呈现出缺血的暗红色。为了保命,尹光果断切除了约25厘米的小肠,避免术后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肠瘘。一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胡大姐被送往病房观察。
术后,医生清洗那块堵塞物,才终于看清它的真面目:一团笋干。没错,就是胡大姐这几天狂吃的笋干,没消化完的纤维在肠子里“抱团”,硬生生堵住了通道。尹光摇摇头,感叹:“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可真会惹祸。”
“像胡大姐这样的病例,其实不算少见。”尹光在术后查房时跟护士聊起。他回忆起几年前接诊的一个病人,那位40多岁的女士因为迷信养生,大量吃鲜铁皮石斛,结果难消化的茎在肠子里缠成一团,造成了类似的肠梗阻,最后也是手术才解决。“有些食物看似健康,但吃法不对,或者吃得太多,真会变成‘定时炸弹’。”
为什么笋干会这么“危险”?尹光解释,笋干属于粗纤维食物,纤维含量高,本身不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如果嚼得不细,或者短时间内吃太多,这些纤维就会在肠子里堆积,像胡大姐这样,形成一个“塞子”,导致肠道不通畅。更严重的是,堵塞物压迫肠壁,影响血液循环,时间一长,肠子就可能坏死。
国外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美国《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曾报道,长期过量摄入高纤维食物,尤其是未充分咀嚼的情况下,可能增加肠梗阻的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也指出,对于本身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比如老年人或消化不良患者,粗纤维食物摄入过量更容易引发问题。
笋干真的不能吃了吗?当然不是!尹光笑着说:“适量吃,好处多多。”笋干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还能降低胆固醇,对控制体重也有帮助。关键在于,怎么吃才安全。
挑嫩的吃,老的吐掉太老的笋干纤维更粗硬,难消化,吃了容易“添堵”。买的时候挑嫩一点的,吃的时候如果觉得嚼不动,就别硬吞。细嚼慢咽,别囫囵吞枣
咀嚼充分能让笋干碎成小块,减轻胃肠负担。像胡大姐这样一把接一把地吃,肠子扛不住。别贪多,适量就好
一天吃个二三十克没问题,多了就得悠着点。尤其是胃肠不好的人,最好少碰。腹痛别忍,早看医生
如果吃完笋干后肚子疼得厉害,还伴着呕吐、发烧,别硬扛,赶紧去医院。
术后第二天,胡大姐醒过来,肚子还是有点胀,但疼痛已经减轻。她听护士讲了手术过程,才知道自己差点丢了半条命。回想这几天,她觉得自己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以为笋干是好东西,多吃点没事,没想到差点把自己吃进ICU。”
出院那天,阳光洒在医院门口,胡大姐拎着药袋,步子还有点虚。她跟尹光开玩笑:“医生,我以后还敢吃笋干吗?”尹光拍拍她的肩:“敢啊,但得长记性。”胡大姐点点头,心里暗下决心:以后再馋,也得管住嘴。
胡大姐的故事听起来夸张,可现实中,类似的“吃出来的麻烦”并不少见。有人因为爱吃柿子得了胃石,有人因为贪吃粽子堵了食道,还有人因为嚼槟榔太多伤了口腔……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吃东西,不能只凭喜好,更得懂点科学。
健康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在于平衡——爱吃的可以吃,但别过量;觉得不对劲,别拖着。就像尹光说的:“肠子不会说话,可它会用疼痛报警。听它的,别跟它较劲。”
胡大姐的“笋干危机”最终有惊无险,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可能在某一天酿成大麻烦。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法像医生一样专业,但至少可以多留个心眼,多学点知识。笋干好吃,适量就好;肚子报警,赶紧就医。健康这东西,丢了才知道贵,守住了才觉得甜。
希望胡大姐的故事,能让你在下次拿起零食时,多想想:这口下去,是享受,还是冒险?
参考文献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Dietary Fiber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Gastroenterology, 2020.
中国医学科学院. “膳食纤维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例报告, 2025年提供.
国家卫健委. “健康饮食指南,” 2023年版.
来源:虞医生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