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艳阳高照,秋高气爽,我随开酒厂的李海老板再次来到翠峰寺下的青草湾,这次我不仅看到了酿酒的情景,而且我还参观了他的80亩茶场。这次,我发现青草湾真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9月8日,艳阳高照,秋高气爽,我随开酒厂的李海老板再次来到翠峰寺下的青草湾,这次我不仅看到了酿酒的情景,而且我还参观了他的80亩茶场。这次,我发现青草湾真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今年元月13日,我应李老板之邀第一次到翠峰寺观光,回家后,已很少写文章的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翠峰寺处好风光,深山米酿酒飘香》发到了青阳网上。出人意外的是,几天之内,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就突破一万大关。但那次的参观,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看到李老板酿酒的过程。对于爱酒之人而言,看到金黄的颗粒变成了香气扑鼻的玉液,可能比爱唱歌的人听到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还要舒心吧。
一进酒厂,看到一位花甲老人正在弯腰给锅炉添柴,炉火熊熊,干枯的毛竹毕毕剥剥地响。炉的另一头,长长的导管里流出清清亮亮的酒液,像一根银色的线条注入酒缸,溅起细碎的水花。我忍不住低下头,嗅一嗅,真香啊,沁人肺腑,这是真正的大米酿出来的精华。
厂内靠南墙堆放着层层叠叠、整整齐齐的纸箱,走近一看,已掀开的箱内装的是石台县生产的富硒大米,像砖头一样一包包小包装的,每箱12包。李老板告诉我,这大米要20多元一斤,这次生产的酒就是这种大米酿造的。
我又走进仓库。上次在仓库里看到的塑料桶装的全是现成的白酒,这次,揭开桶盖,看到的全是正在发酵的白米饭,蓬松地漂浮着,甜酒釀般的酒香直冲鼻腔,几分清爽,几分醇厚,我就像收藏家看到珍品一样兴奋。
这是新鲜的酒糟
看过酒厂,李老板带我们去参观他的茶场。于是,我们沿着山谷间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向下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层梯田式的茶区,虽是仲秋时节,茶树依然生机勃发,嫩绿的芽尖和叶片像春天的一样鲜亮,我忽然想起以前曾听人说,秋茶比春茶的香味更浓郁,只是采秋茶对茶树有损伤,因此,茶农一般不采。
继续缓缓向下步行,来到山谷的小溪边,有三位老农正在施工修路,每人都是汗流浃背。李老板把携带的饮料一一送给他们,嘘长问短。一路上,有三处施工,两处都在修路,还有一处是在装修房屋。李老板告诉我,这一带茶地80亩,原是八家农户的,他现在把统一承包了。
此处风光如画,北边的山上是青翠的毛竹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南边是起伏的群山,背后最高的山巅是九华山天柱峰,令人想到毛主席的诗句:“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那份豪迈,竟和眼前的山景莫名契合。
西边是绵延而上的山势,山的项部是中国佛教第一所大学旧校址,扬名四方的翠峰寺就座落其间。东部是山谷流水的方向,正所谓一谷溪水向东流。来到溪水边,溪水清亮,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和小鱼。抬头仰望溪水的源头,或向下俯视流水的去处,都有大大小小的瀑布和深潭,奇形怪状的石头布满溪谷,两旁杂树翠竹丛生,野花飘香,山鸟相映。妻子说,这里的风景比南阳的神龙谷还美,我说:各有千秋。
其实,我想,如果仅从山光水色相比,这里比起那名扬四海的莫干山也不逊色,我去年浏览了莫干山,就在杭州附近,千百年来,名人志士在那里不仅留下了古色古香的老建筑,还演绎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或关乎政治,或关乎和爱情。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青草湾,地处偏僻,藏在深山,自然“养在深闺人未识”了。
李老板用手指着前方说,他已规划在这里的茶地建一座凉亭,在那里的深涧旁盖一间木屋,在茶地的尾部造一幢竹楼,并且在租用的三间平房里开设茶厅。“茶厅”门前地面平坦开阔,一旁已建好一座水池,约两米深,池水清亮见底。另一旁的下边还有一座古塔,上面长满了青苔和杂草,显示着历史的悠久和沧桑。
李老板又带我们向竹林深处走去,一条坎坷的小径尚未修好。两旁的毛竹株株挺拔,有的堪比饭碗粗细,一路上遇到两处洞口,都有一间书房大小,进入其内,凉气袭来,爬山的燥热瞬间消散,顿时神清气爽。继续前行,看到一悬崖石壁处,有一座平房隐藏其间。我正疑惑之际,李老板说,这是观音庙,以前有人在此修行。我顿时联想到唐朝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如今,人去屋空,树竹丛生,连门口的路都不见了,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房内什么也没有,后面靠山连着一口大洞,约有20平米,光线昏暗 有蝙蝠在洞顶倒挂着。
出了观音洞,又沿着崎岖山径返回酒厂。中餐时,李老板告诉我,本月29日,他将参加在兰溪福苑.屈原纪念馆举办的展销会,请我给他写四个字:归真雅集,他将摆在展销桌前面。我明白他的意思,回家后就给写好了,这里一并发上。
并撰诗一首纪念:
重游青草湾
再访青湾爽气浮,
秋光伴我入山陬。
炉边酒洌硒粳酿,
陇上茶新翠叶稠。
飞瀑鸣溪穿石罅,
修篁蔽日覆荒丘。
归真雅集期佳会,
愿此风光誉九州。
来源:跟着聪哥看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