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马上到!刚刚,济宁发布紧急通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4:06 1

摘要:根据省气象局预测,9月11日下午到12日白天,我省自西向东有一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 7~9级局部10级以上雷雨大风。全省累积平均降水量30~40毫米,其中,济宁市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40~70毫米局部100~180毫米),最大小时降水量

刚刚,济宁市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预报

预计11日下午到夜间

我市自西向东有小到中雨

东南部县区局部大雨

全市平均降水量10~20毫米

局部40毫米以上

降雨预报

受气旋影响,预计11日下午到夜间,我市自西向东有小到中雨,东南部县区局部大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0~20毫米,局部40毫米以上。

济宁市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关于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

根据省气象局预测,9月11日下午到12日白天,我省自西向东有一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 7~9级局部10级以上雷雨大风。全省累积平均降水量30~40毫米,其中,济宁市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40~70毫米局部100~180毫米),最大小时降水量30~50毫米。为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

根据国家和省、市预报,本轮降雨累计雨量大,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致灾风险较高。9月10 日上午,住建部城建司组织召开城市排水防涝视频会商会议,要求进一步认清形势,压实人员包保责任,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加强重点部位巡查值守,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省住建厅下发通知,要求坚决克服松懈厌战心理,提前预置人员设备,强化应急处置,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各级城防指、市城防指各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提前安排、周密部署,确保人员值守、隐患排查、设施设备布防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盯紧重点,深入排查风险。

一要做好关键区域防淹防涝措施。针对地下车库、民用建筑地下室、下沉式庭院广场、地下空间出入口和通风口等风险点,各级城防办及住建、商务等部门要督促各产权单位全面落实挡水防淹防倒灌措施,加强雨中巡查,一旦发生倒灌进水,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二要强化对薄弱环节的巡查防守。住建、城管、商务、国防动员、交警等部门要总结复盘以往强降雨应对中存在的问题,紧盯下穿桥涵、地下商超、地下车库、深基坑建筑工地、养老院、人防等重点领域以及大型户外广告、路灯等市政公用设施,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再排查、再整治,逐一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城市防汛主管部门要做好易涝积水点、低洼地带及下穿式立交桥涵等重点薄弱部位的安全防范,设置警示标识,严格落实人员包保值守、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园林部门要加强园林绿化巡查,及时支撑、加固存在倒伏风险的树木,全面清理枯枝、断枝,防止坠落伤人。电力、燃气、热力、通信、供水、路灯等市政公用设施产权单位要加强各自设施的巡查管理,保障设施运行安全。三要做好应急处置力量的预置布防。针对薄弱环节和抢险救灾需要,合理调整防汛应急队伍部署配置,及时补充应急物资,确保发生内涝灾害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要进一步强化人员转移避险,极端天气条件下,要果断采取停工、停运、停产和转移避险等措施,全力避免人员伤亡。

三、强化统筹,做好应急处置。

一要抓好雨前、雨中、雨后三个环节应对。雨前,预置工作力量,做到“六个提前” ,即:提前安排部署、提前布防泵车、提前排空泵站、提前提闸塌坝、提前联动交警、提前到岗到位,为防汛应对赢得时间和主动。所有城市雨水泵站实行 24 小时值守,密切关注降雨情况,及时开泵强排;液位较高的泵站要提前排空,最大程度腾空管容。城市易涝风险点要提前安排泵车到位,确保一有积水即时强排。雨中,各级各有关部门防汛一线人员要“以雨为令” ,第一时间到达各自岗位开展巡查处置,及时发现、报告、处置险情和积水;交警部门要安排人员做好降雨期间的交通疏导,保障交通安全顺畅。雨后,市政、园林、环卫等部门一线人员要及时清理路面垃圾、断枝落叶,维修受损市政设施,迅速恢复路面市容秩序。各城市防汛主管部门要第一时间复盘分析本轮降雨应对情况,持续改进应对措施。二要强化统筹协调。各级城防办要充分发挥主责作用,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交通运输、公安、教育、商务、民政等市城防指成员单位的协同联动,及时沟通会商,获取城市雨情、涝情信息,做好预警和应急调度,增强防汛工作合力。

四、加强值守,做好宣传引导。

继续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持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雨情及预报预警,及时将重要预报及雨情、汛情等信息传达到城市防汛一线工作人员,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严格执行汛期“一日一报”制度,遇突发险情、灾情,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坚决防止漏报、迟报、瞒报、误报。强化宣传引导,利用户外大屏及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加密预警信息和安全避险知识发布频次,着力增强群众知险识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网络

来源:造成低温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