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当事人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在知网经历下架后又恢复展示,这一戏剧性变化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9月10日,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当事人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在知网经历下架后又恢复展示,这一戏剧性变化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当天早些时候,国内多家媒体发现,杨某媛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在知网已无法搜索到,而同一时段其他论文均能正常展示、下载。媒体记者致电知网客服,了解到撤下学位论文需要作者本人联系学校研究生院老师出具撤稿函,递交给学位论文部,知网才会进行撤稿操作 ,对于在作者未申请的情况下学校是否能直接发撤稿函,知网客服表示不清楚。随后,记者联系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对方回应称“刚接到消息,正在核实” 。
然而到了晚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媒体搜索发现该论文在中国知网又恢复了展示,阅读、下载等所有功能均正常。目前,该论文在中国知网上的下载量已超过31万次,在文献来源为“武汉大学”的论文中高居第一。
自今年7月底以来,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持续发酵,当事人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也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前,武大曾发出通报,称正在对该论文进行全面调查复核,并将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学术规范作出相应处理 。但此次论文在9月10日经历下架—舆论关注—再上架的过程,无论是知网还是武大,都未作任何公开说明。
这一“随时可下还随时可再上”的过程显得扑朔迷离,也引发诸多疑问。如果是当事人或文献单位主动联络的结果,此次下架是杨某媛自己持撤稿函联系了知网,还是武大方面直接联系了知网,亦或是其他方面联系了知网?论文下架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存在学术问题,还是其他非学术因素?短暂下架后又迅速上架,背后的依据和考量又是什么?
这一事件也让人对知网的信息安全与规范管理产生质疑。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知网在学术论文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论文上架与下架流程应该更加透明、规范和标准化,尤其是对于备受社会关注的论文,更需要做到信息公开、有据可依,以维护学术的严肃性和平台的公信力 。
目前,此事仍在持续引发关注,大众期待知网和武汉大学能尽快给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让这一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也让学术管理和平台运营更加规范有序。
来源:太平真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