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抬膝”,全面杀回主流市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13:51 1

摘要:前几日,一则上汽筹备成立大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据说此次架构调整是学习华为“产品拉动市场营销”模式。虽然有关人事任命的媒体报道并未得到官宣证实,但上汽和华为日益加深的合作关系,行业内外有目共睹,上汽自主品牌“握指成拳”的决心也毋庸置疑。

月销八连涨之后,上汽集团的转型与改革还在持续深入。

前几日,一则上汽筹备成立大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据说此次架构调整是学习华为“产品拉动市场营销”模式。虽然有关人事任命的媒体报道并未得到官宣证实,但上汽和华为日益加深的合作关系,行业内外有目共睹,上汽自主品牌“握指成拳”的决心也毋庸置疑。

01

上汽和华为,共谋10-20万级市场

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在柳州举行“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款合作车型宝骏华境S亮相,切入当下火热的“大六座”市场。

按照五菱的亲民定位,这款车型的“智价比”非常值得期待。宝骏华境S一旦卖爆,五菱和华为的合作将为“科技平权”注入一波汹涌推力,或多或少,也将冲击10-20万级市场格局。

在尚界H5到来之前,行业内对于上汽集团和华为的合作关系持观望态度,普遍猜测的定价是18-23万区间,随着16.98-20.98万的预售价放出,尚界H5爆了。9月8日,尚界宣布,尚界H5小订量已经突破8万台。

一个尚界,一个宝骏,背靠大乘用车板块的战略级整合,上汽集团目的很明确,必须要在10-20万级主流市场找回场子。对于华为来说,“华系车”已经完成高端布局,如果想要下沉主流市场,得找到一个“愿意跟、也跟得上”的合作伙伴,愿意“跪着做人”的上汽集团,简直太合适了!

学会跪着做人,是贾健旭升任上汽集团总裁后,在2024年年中干部大会上发言时说的话,这个说法曝光后,一直被媒体反复引用。

倒带回放上汽集团2024年同期情况,确实是全线崩溃,惨不忍睹。

去年8月,上汽集团整车销售仅25.76万辆,同比下降39.14%。其中,上汽通用销量仅1.58万辆,同比跌幅超80%;上汽大众8.5万台,同比下降22.75%;上汽乘用车4.2万辆,同比下跌44.67%;上汽通用五菱8.4万辆,同比跌30%。

这是上汽集团继2024年7月暴跌之后的一跌再跌。6月,上汽大众痛失“一哥宝座”,打败它的正是比亚迪。

陷入低谷的上汽集团就像陷入泥潭的大象,体型巨大,只能自救。

从当时的处境来看,如果没有这句振聋发聩的警醒,恐怕真的是危在旦夕。除了政委式的思想洗礼,带兵突围还得靠司令员。在成本控制方面,零部件体系出身的贾健旭对完整产业链具备系统性认知,也唯有这样的人掌握实权,才有可能治好“大公司病”。

降本,是上汽集团推动改革的破局第一步。贾健旭号召集团零部件公司别再想赚钱,要支持整车活下来。他解释:“这叫‘整零协同’,我们零部件和整车一条心......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博弈。我们如果比别人能够更早划清界限,更早结束这场博弈,我们也是成功的。”

“一个目标、一个预算、一张表”,目前就是大乘用车的管理模式。

近一年,关于上汽内部改革的各种报道越来越鲜活、具体。

据说,上汽大乘用车板块整合后,贾健旭深度参与了名爵MG4、尚界H5、荣威M7与智己LS9等新车的开发,每周都会亲自跟盯这四款产品的进度与状态,还会提很多细节建议。除了第一款车H5,贾健旭还在抓尚界接下来的两款新车,每周都会过项目进度与重点问题。

所以,上汽和华为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剧情反转”。上汽如果把华为视为救命稻草,只不过第五界而已;上汽集团必须充分证明,自己在主流市场依然具备强大基盘运营能力,以及零整协同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和华为形成利益捆绑。毕竟,25万级以上的市场,华为已经找好对象了,留给上汽的只能是20万级以下的地盘。

02

一口价常态化,上汽合资会不会越来越low?

外界看来,上汽集团“跪着做人”,首先是从合资品牌推行一口价开始。毕竟,燃油车基盘不能丢。

2024年的成都车展,7.99万起的途岳新锐揭开了上汽大众 “一口价”大幕,随后,不仅大众旗下多款主销车型跟进,别克更是凭借16.99万起的昂科威Plus稳住了细分市场的存在感。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透明后,买车不用再和4S店讨价还价,这更接近新能源车的直销模式;而经销商则从“价格谈判者”转变为“产品与服务顾问”,定价权回归厂家,考核指标也变了,本质上就是渠道转型。

价格一旦降下来,绝不可能再涨回去。

上汽集团已经喊了一年的“一口价”不是短期战术,被重塑的厂商关系和定价逻辑,比“降价保量”影响更加深远——而如何用平衡好长期盈利和品牌力之间的关系,这是上汽集团的持续课题。

如果说2024年成都车展开始的降价保量是跪姿做人,那从2025年成都车展的观察来看,上汽集团已经双膝离地——除了销量反弹,在品牌形象这块,上汽集团是有底线的,不想变low。

举行昂科威Plus上市十一年纪念活动,合作“与辉同行”共阅山河。

凌渡L上市,请来车手高华阳告诉大伙,内燃机的驾驶乐趣永远都无可替代。

凯迪拉克XT5推新上市,倪妮以代言人身份来到现场。

在信息纷杂的传播时代,品牌层面的推广很难说清有什么直接效果。但是上汽集团的态度依然有其坚守:生意要谈,诗意要有,还要和用户建立情谊。

如果说,新势力追求流量力,那么传统合资品牌则需要拿出更多耐心,拼记忆力——谁先被人忘记,谁就先出局。

虽然新能源浪潮汹涌,但大部分传统车企都在努力“油电同进”。对于曾经靠合资品牌躺赢的老牌车企来说,想要维持局面并不容易,这背后还有多层博弈,既有观念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干起来都是细活儿。

谈及上汽集团过去和合资品牌的关系,贾健旭有一个形象的比方:“过去像在幼儿园帮忙带孩子,很熟练,但没经历过从妇产科医院开始,完整生个孩子的过程。” 对于这些痛点,贾健旭直言不讳“营销提需求,研发埋头干,最后产品跟市场脱节,两头埋怨。”仔细想来,这其实是合资品牌的通病,上汽集团的痛点不是个例。如今,上汽十分看重产品正向开发的话语权。

燃油车充分下沉10-20万级市场稳住销量后,上汽集团能否在合资2.0时代成为新势力?这个课题有待破解。老实来说,一度领先的上汽大众ID.系列表现有些差强人意,接下来上汽通用的高端品牌至境即将发布首款车型,而上汽奥迪也肩负AUDI电动高端化使命——上汽集团能否既稳住销量,又稳住品牌level?这还需要更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还有持续的品牌建设投入。

【写在最后】

1-8月,上汽集团累计销量达275.35万辆,同比增长17.87%。

705万台是上汽集团2018年创下的巅峰业绩,今年如果能完成450万台目标,那也是辉煌重生。

无论是昔日荣光带来的历史包袱,还是庞大的组织架构,上汽集团的变革难度都是TOP级的——体系韧性的极限在哪里?终归需要一个狠人才能摸清楚。所以,并非每个传统大公司都能拿到V型反转的剧本。

跪着做人,跪着不是关键,做人才是。

而上汽和华为的合作,则带来更深远的启示:在新的造车时代,何为主机厂的灵魂?智能化,不是核心灵魂。精准的市场洞察和体系效率才是。

来源:车业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