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医保、HPV疫苗、育儿补贴、托育…..国家给你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4:13 1

摘要: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都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特别是人民群众所看重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持续地改善。

国新办9月1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都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特别是人民群众所看重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持续地改善。

雷海潮介绍,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基本医保覆盖居民的人数保持在13亿以上,稳定在95%左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据统计,到2024年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如果从历史对比来看,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提高了1.1岁。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雷海潮在会上表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部得以建立健全,服务能力、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据调查,居民健康素养持续提升,从2020年的23.2%提升到2024年的31.9%。可以说,老百姓喜欢卫生健康知识、学习卫生健康知识并付诸行动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雷海潮介绍,国家卫健委从去年开始针对中国慢性病增多的现实,开展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响应。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服务,为居民健康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我们面向居民提供15种疾病的免疫预防接种服务,用预防方式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减少传染病风险。据监测,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平。

此外,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双提升。据监测,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国家卫健委将在未来五年进一步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能力、提升可及性,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联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雷海潮介绍,据统计,到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已经达到了109万所,可以说遍布城乡,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另外,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断扩增,到去年年底已达到1578万。此外,在服务过程中注意服务效率的提升,大量开展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很多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不用多住院就可以完成手术治疗,这极大方便了患者,也提升了效率。

还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疾控工作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是守护公众健康的关键防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会上表示,疾控部门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推动实施惠民利民举措。

沈洪兵介绍,疾控部门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快速发现、及时处置Ⅰb型猴痘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霍乱等传统传染病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有效控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局部疫情,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成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疾病防控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沈洪兵介绍,我国结核病发病率、肝炎感染水平持续下降,艾滋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国层面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重点寄生虫病发病水平也降至历史最低。

此外,疾控部门优化调整了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开展了脊灰疫苗补种,今年国家还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女性健康。同时,在全国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建设应用,优化预防接种单位布局,方便群众就近接种,鼓励地方推出分时段预约、周末接种、特殊人群上门接种等政策,满足群众多样化接种需求,让群众少跑路、少等待,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

育儿补贴线上、线下申领渠道已全面开放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生育支持政策,起到政策叠加的效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卫健委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

在经济支持方面,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纳入了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扣除标准从原来的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每个子女2000元,各省份均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超六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在时间支持方面,各省都普遍延长产假,设立配偶陪产假、父母育儿假。在教育支持方面,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减免学前一年也就是现在大班的保育教育费,不少地方还实施了“多孩子女同校”政策,方便父母接孩子。在住房支持方面,多渠道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一些地方提高了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这些相关政策相互叠加,效果逐步显现。

郭燕红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优化生育全程服务。全面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妊娠风险筛查机制,强化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都稳定保持在90%以上。刚才雷海潮主任特别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改善,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国家卫健委还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推广无痛分娩服务,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综合防治出生缺陷,支持救助经济困难家庭患儿8万余名。

值得关注的是,郭燕红进一步指出,国家卫健委还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通过支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用人单位办托、托幼一体服务等,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各地还通过实施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降低托育服务价格,为群众提供普惠托育服务。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6%。

近期,育儿补贴制度出台,目前,线上、线下申领渠道都已经全面开放,申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至9月10日上午9点,全国已经提交了超过2400万条的申报信息,占到目标人群的80%左右。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出让大家做健康体重管理,掀起了全民体重管理热潮。今天会上,雷海潮继续提出相关倡导。

雷海潮介绍,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曲线下,儿童和青少年体重会不断增加,所以不用特别焦虑体重的问题,但也要防止体重发育过于迟缓出现“小豆芽”或出现“小胖墩”的情况。对于成年人来说,体重是重要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疾病预测性指标。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体重?雷海潮表示,因为体重和多种慢性病都有关联,如果体重能够管理得好,可以避免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家卫健委去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今年进一步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到健康中国行动。雷海潮表示,这项活动得到了全民积极响应,超出了预期。一方面,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媒体也做了大量跟踪、滚动式宣传报道。

据最新统计,全国有4500多家二、三级医院设立了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同时也有一些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开设了相关门诊。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雷海潮再次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合理的膳食、营养的改善,以及适当的、科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再加上规律作息,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家的体重处在一个相对健康稳定的状态,避免今后由此引发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他介绍,“十四五”期间,出生巨大儿的发生率实现了五连降,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由五年前的10.4%下降到9.7%。我国儿童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全国6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下降到4.5%,低体重率下降到1.4%,这两项指标都是持续改善的。6-17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2.1厘米和2.2厘米,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总体上也是在持续改善的。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