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六十岁,该不该继续打工,看完你就明白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07:21 1

摘要:六十岁,银行卡里没躺够七位数,孙子补课费却先飙到五位数,你敢直接甩手说“我退休了”?

六十岁,银行卡里没躺够七位数,孙子补课费却先飙到五位数,你敢直接甩手说“我退休了”?

别急着骂“贩卖焦虑”,去楼下棋牌室转一圈,大爷大妈聊得最多的不是广场舞新动作,而是“哪家超市还招理货员”。

延迟退休政策已经悄悄把“60”这个数字往后挪,想躺平?

国家养老金池子先替你摇头。

有人算过一笔账:按现在的延迟节奏,1965年出生的老哥老姐,大概率得干到63岁才能领全额退休金。

差这三年,每月少拿两千多,一年就是小两万。

换你,是继续干,还是回家喝西北风?

可别以为继续打工就是去扫大街。

现在60岁再就业,花样比年轻人还多。

北京朝阳区有位刘阿姨,62岁,每天下午三点开播讲怎么腌雪里蕻,三个月卖了三万单自家手工酱菜;杭州某社区招“银发陪诊员”,专门陪老头老太看病,时薪六十,比大学生家教还高。

连网约车平台都悄悄开了“长辈模式”,字体大、接单近,不少退休老司机重新上岗,月入四千,油钱烟钱全有了。

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奔头。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去年发了个数据:退休后半年内出现抑郁倾向的老人,比例高达28%。

相反,那些每周至少“工作”20小时的,抑郁风险直接砍半。

工作不一定指打卡上班,老年大学当书法老师、社区教太极、甚至帮邻居带孙子,都算。

关键是得让大脑转起来,别让“无用感”啃掉精气神。

技术这玩意儿,以前觉得跟老人没关系,现在倒成了续命神器。68岁的老周,去年还不会用微信,今年已经在拼多多上卖自家编的竹篮,订单从黑龙江飞到海南。

他总结:“年轻人怕失业,我们怕失连——跟社会断联。

”学会扫码、抢红包、剪短视频,不是为了赶时髦,是为了不被时代甩下车。

当然,也有反着来的。

老同事老李,56岁提前内退,带着老婆自驾川藏线,朋友圈天天晒星空。

有人酸他“家里有矿”,其实人家只是算清了账:两套房收租,每月六千,够花。

他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躺,但躺之前得先算明白,别躺到一半发现床垫漏钱。

最扎心的是家庭账本。

现在不少60后,上面还有80多岁的父母要赡养,下面有30多岁的子女要贴补。

孙子上国际幼儿园,一年十万,儿子房贷八千,女儿刚生二胎。

这种“三明治”结构,退休?

梦里都不敢想。

社区里流传一句话:“不是我们想打工,是打工打上了我们。

说到底,六十岁不是终点,也不是非得冲刺的起点,它更像一个岔路口。

往左是“再干十年,攒点养老本”,往右是“及时行乐,省得老了后悔”。

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节奏。

有人适合继续发光,有人适合关灯睡觉,最怕的是明明想躺却被逼起来,或者想飞却被按在地上。

最后记住一句:人生的下半场,拼的不是谁跑得远,而是谁笑得久。

钱包鼓不鼓重要,心脏跳得稳更重要。

来源:谷中悠然闻花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