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面费+审稿慢+卡学历”三座大山,直接把职称晋升路堵成早高峰。
“版面费+审稿慢+卡学历”三座大山,直接把职称晋升路堵成早高峰。
别急,三份北大核心已经悄悄把门开了一条缝:不收钱、不卡人、不拖稿,硕士也能冲。
先说教育口的《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教科院办的,双月刊,一年只发100篇,稀缺度堪比春运车票。
但人家初审真不墨迹,30天给信儿,外审意见细到标点,改起来有方向。
选题别整虚的,AI进课堂、乡村教师生存现状、“双减”后作业怎么留,越贴着一线越吃香。
去年隔壁教研室老周,一篇《劳动教育在县域高中的落地困境》直接评上副高,没花一分钱。
社科类看《学术界》。
安徽社科联的老牌月刊,一年240篇,听着多,其实竞争更卷。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元宇宙治理这些热词,别光堆概念,得落地到县域、社区、甚至一个快递站。
格式强迫症严重,中英文摘要必须对齐,导师挂二作能加分。
去年师妹把“直播带货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写成案例分析,45天录用,导师在电话里笑出褶子。
数学圈别只盯着纯理论。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这本中科院办的月刊,年发250篇,应用数学的天堂。
演化博弈、分数阶模型、熵权法……听着唬人,其实换个场景就能用。
去年有人拿遗传算法优化社区核酸路线,初审28天过,外审只问了一句“能否补充早晚高峰数据”。
不收版面费,还附赠英文摘要润色,简直良心。
三条野路子:教育类蹭政策热点,社科类抓微观切口,数学类死磕应用场景。
早投早占位,毕竟七八月评职称的战场,拼的就是谁先拿到录用通知。
来源:分秒必争艺术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