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周刊•教师节特刊征稿之九┃在时光里播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0:20 1

摘要:又一个教师节,在晨光里缓缓走来。回首来时路,我已在三尺讲台上守望了27个春秋。四季轮回中,我始终以信仰为舵、以热爱为帆,从一个青涩的师范生,成长为能够带领团队前行的教育人;从一间简陋的乡村教室,走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舞台。

黉门晨读千声韵 教坛夜烛十年心

在时光里播种

灵宝市第三小学 何皎洁

又一个教师节,在晨光里缓缓走来。回首来时路,我已在三尺讲台上守望了27个春秋。四季轮回中,我始终以信仰为舵、以热爱为帆,从一个青涩的师范生,成长为能够带领团队前行的教育人;从一间简陋的乡村教室,走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舞台。

17岁那年,我从师范毕业,像一颗青涩的种子,扎根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那里的教室墙壁斑驳,桌椅陈旧,却挡不住孩子们眼里闪烁的星光。那时的我,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没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只有满腔热忱和一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坚定信念。这句话,成了我教育生涯的起点。

学生小华突发高烧,我带他去看医生,还为他垫付了医药费;学生小焦家境困难,我用微薄的工资替他交学费;小兵中午回不了家,我就在办公室给他煮一碗热面。周末,我带着孩子们去田野里放风筝,去小河边捉鱼,去山坡上采野花,去黄河滩奔跑,去荷花池看蜻蜓,去小树林里捉迷藏。孩子们的笑声在风里飘荡,像蒲公英的种子悄悄落进了我的教育梦,那清脆的声响,至今仍在耳边萦绕。

2006年,我从农村小学调入灵宝市河滨小学。在这里,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我潜心研究名师课堂,反复琢磨每一个教学环节;我捧起一本本教学专著,边读边圈点勾画,写下批注与思考;我曾两天两夜足不出户,只为雕琢最科学的教学设计;我一遍遍回看自己的课堂录像,仔细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是否恰当。三尺讲台上,我带领孩子们在字词句段中品味语言的灵动悠长,在唐诗宋词中聆听先贤的低吟浅唱,在一本本名著中仰望文明的浩瀚辉煌。朗诵会上,孩子们用声音传递情感的热烈奔放;辩论会上,他们以思辨点亮思想的智慧之光;在习作里,他们记录成长的点滴芬芳;在课本剧里,他们演绎人生的百态华章。我要让语文课不只是知识的殿堂,还要成为孩子们心灵的花园、助力梦想起飞的翅膀。5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是我与课堂对话的痕迹;一次次优质课比赛,让我在磨炼中逐渐明晰了好课的模样。就这样,我从一名青涩的教师,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教学骨干。

2016年,我怀着对教育的赤诚,步入灵宝市第三小学。在这里,我与全校同仁一道,以课堂为沃土深耕不辍,以教研为星火点亮征途。身为“青蓝工程”引航人,当看到一批批青年教师如破土新苗般茁壮成长,在教育的星河中绽放光芒、躬身奉献,我便深知,正是一代又一代教育人怀揣热忱奔赴山海,以薪火相传的坚守,才让教育的沃土始终生机盎然、馥郁芬芳。作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化管理示范学校的一员,身边的伙伴们以心为灯,携手探寻高效课堂的秘境,在一次次磨课的斟酌、评课的碰撞中,让教育的光芒相互映照、温暖彼此。他们用爱与责任编织教育的诗行,让校园成为有温度的港湾、有魅力的殿堂,赢得了家长与孩子们的满心信赖与深情赞誉。我带领团队,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精心培育“教育视界光影童行”课程之花,以数字为羽翼,为“五育融合”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孩子们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邂逅更遥远的风景,触摸更广阔的天地。

有人问我,27年教学生涯,最珍贵的是什么?我想,是小华后来寄来的感谢信,说他也成了一名老师;是小焦考上大学时,特意来学校告诉我“当年的热面,我一直记着”;是每次路过田野,总能想起孩子们放风筝的模样;是如今看到青年教师成长,看到孩子们眼里的星光……这些,都是我在时光里播下的种子,结出的最甜的果。

来源:三门峡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