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室的短命诅咒:宫廷珍馐美食为何成了催命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2 00:47 1

摘要:顺宗李诵、穆宗李恒等均因“风疾”退位或早逝,顺宗因“足疾”疼痛难行,穆宗被“风痹”困于榻上……

如果你关注过唐朝皇室的健康问题,那么就对一个名词不陌生,那就是——风疾。

对于李唐王朝来说,“风疾”可以说是如影随形的恶魔——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患“风疾”,症状包括头晕、肢体麻木;

唐高宗李治30岁后频繁头痛目眩,几乎失明,瘫痪需人搀扶;

顺宗李诵、穆宗李恒等均因“风疾”退位或早逝,顺宗因“足疾”疼痛难行,穆宗被“风痹”困于榻上……

李氏皇族的健康问题,却不只是风疾。

唐玄宗晚年体态臃肿,可能伴随高血脂、糖尿病。

史料中还记载多位皇室成员患“足疾”,疼痛难行。

那么,这一切都是如何造成的呢?又和他们的饮食有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风疾”。唐朝的“风疾”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尤其与高血压、中风(脑卒中)、脑溢血、心梗等疾病高度相关。

这种影响几代皇室的疾病,最显著的原因或许就是家族遗传。正如上文所说,从唐高祖李渊、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等多位皇帝都明确死于或受困于“风疾”,这就很有可能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遗传史。

而这些可能的遗传因素都被皇室不良饮食习惯给放大了。

我们再来看看李唐皇室的饮食结构是怎样的。

高脂高糖饮食

肉食为主:日常膳食以羊肉、猪肉为主,炙烤(烧烤)很常见,很明显饱和脂肪摄入过量。

乳制品盛行:宫廷大量消费酥酪(奶酪)、黄油,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负担。

嗜糖风尚:民间百姓吃不起的糖在皇室餐桌上却很常见,蜂蜜、蔗糖(唐中期后普及)都常见的食材,它们被用来制作甜点(如“贵妃红”)、水果蜜渍。《膳夫经手录》里记载贵族“以甘滋为尚”。

高嘌呤食物

皇室餐桌上经常会有野味(鹿、熊)和动物内脏。他们每天还会喝酒,比如葡萄酒和米酒。这些都容易诱发痛风。

此外,皇室长期服食含重金属的“金丹”,并饮用以金石矿物浸泡的“五石酒”。

最先开启服用丹药先河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在晚年时服用过来自天竺(印度)方士炼制的丹药。据载,在太宗去世前一年,还专门派人到海外搜集奇药异石。

再说说宪宗李纯,他长期服用丹药,重金属中毒导致心火旺盛,宦官、宫女稍有不慎便被处死。宦官陈弘志与王守澄等人心生恐惧,最终在中和殿暗杀了宪宗,并对外谎称李纯服长生药而死。

宪宗的儿子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他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丹药,结果非但没有长生不老,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年仅30岁就暴毙而亡。

用现代毒理学来看,所谓金丹实为汞、铅、砷的致命混合物。汞毒侵蚀神经引发精神错乱,铅蓄积导致器官衰竭,砷化合物直接摧毁细胞——追求长生的金丹,成了最高效的催命符。

当遗传易感性遭遇奢靡的宫廷生活,悲剧便不可逆转。再加上一副“毒丹”的长期浸淫,早已被“富贵病”摧残的皇室躯体再也难以继续。

或许,现代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沉迷于高糖奶茶、油炸快餐,出现亚健康症状,转而寻求重金属超标的保健品的拯救,结果就是痛风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常见病。

爱美食,也要食之有道。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里留言哦~

来源:食色那些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