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下午,披麻戴孝的一个女人,正对着一口棺材哀哭不已,但她却不是逝者的亲生孩子,而是一名“职业哭灵人”。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我的爹啊爹,你再扭过来脸,睁眼望望孩子在麦地边上观……”
3月31日下午,披麻戴孝的一个女人,正对着一口棺材哀哭不已,但她却不是逝者的亲生孩子,而是一名“职业哭灵人”。
即便在外人看来不务正业,但是一名职业哭灵人每场能拿到700元,甚至有人一年挣上万元。
为何会有职业哭灵人这一特殊存在呢?
“不知羞耻,又不是自家死了人,哭的这么厉害!”
这天,武会霞与邻居,路过一家正在办丧事的人家,看见几人化着妆、拿着话筒,跪在棺材中间,哭声格外响亮。但是,邻居的一番话却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们是谁?”武会霞问道。
邻居一脸鄙夷地说:“听说叫什么‘哭丧女’,总之拿钱办事,挣得不少呢!”
这让好奇的她不由得心动起来!
武会霞是个苦命的女人,家住在河南的一个普通农村,父亲、母亲都是木讷的农民,因为家穷,她没有上过学,刚成年就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老实的农民。
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武会霞的少女时代一晃而过,与丈夫孕育了3个孩子。但是,种地的收入,却远远支撑不起一家五口的生活开支,而且,她和丈夫的父母们常年需要吃药治病。
无奈之下,武会霞不得不借钱,欠了不少债。转眼间,儿女们又要上学,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当她听到当“哭丧女”能赚钱时,眼前一亮,回去找丈夫商量:“听说那户办白事的人家,请了哭丧女,专门哭灵,哭一次能赚上百块呢,我想去试试。”
不出意外,丈夫犹豫了!
一直以来,生死之事在中国是禁忌话题,尤其是丧事,总是被人避讳,所以,专门从事哭灵的“哭灵女”(也称哭丧女),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人们的鄙视。
可是,哭丧这一仪式,偏偏在儒家文化丧葬习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说,人死后会被打入阿鼻(即十八层)地狱,如果不哭开丰都大门,亡魂会继续在地府流浪受罪。但如何哭丧却是一门手艺,既要求哭的大声,又不能哭到逝者的身上,否则会增加亡魂在阴间的罪孽。
而且,哭丧贯穿整个丧事的过程,何时哭、怎样哭,都有安排。
也因此,一些哭的不好的后代们,常常被周围人指责“不孝”,甚至还有一句话“姑娘哭是真心实意,儿子哭响彻天地,女婿哭虚情假意,儿媳哭逢场作戏”。
介于此,“哭丧女”也应运而生。
对于武会霞来说,外人的指指点点,比不上自家吃不饭重要,丈夫当然更明白这个道理。
她心意已决,很快加入了哭灵女的队伍。
第一次上场,武会霞就遭遇了挑战。原本,她以为自己只要干嚎就行,但迎来了主家不满:“花钱请你们,就是要你们哭呢,哭不出来就拿不到钱!”
武会霞连忙道歉,但她还是哭不出来。
另一个哭灵女看不下去,主动教导武会霞:“要投入感情,可以想象成自己的亲人。虽然不吉利,但就当我们提前为他们积福了!”
她终于哭出了眼泪,一度哭到声音沙哑,额头也因为磕头红肿出血,但看着一沓子钞票,劳累一扫而光。
之后,武会霞彻底走上了职业哭灵人的道路。
虽然偶尔会被父母指责“晦气”,但是,越来越多的收入,却让她越来越有底气,不仅不再为儿女们的上学费用忧心,还能带着父母到大医院看病。
终于,父母也改变了看法:“靠双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穷才更可怕。”
如今,除了武会霞外,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哭灵人的队伍。其中就包括开头那位,叫张金凤。
张金凤曾是一名京剧演员,13岁开始在剧团唱戏,但是,渐渐地,剧团演出越来越少,而这时,丈夫王禹又闹出了幺蛾子。
不久前,王禹外出做生意,却时运不济,欠下了一笔巨债,直到追债人闹到了家里,张金凤才得知详情。
虽然气愤、无奈,但她明白眼下当务之急是改善家里的经济环境:“我去当哭灵人吧,来钱快,也能多赚些钱。”
2021年,张金凤开始接活儿。
凭借着戏曲基础,她的哭灵表现得心应手,但也免不了受伤,第一次时双腿跪到出现淤青,有时候遇到夏季三伏天,还会烫伤皮肤。
但是,张金凤不敢停下,曾经在半个月内,连接下16场,哭到眼睛红肿、眼袋也越来越大。
“趁我还有力气,能多赚钱就多赚点!”她除了哭灵外,还会做一些手工活儿,希望早日还清债款。
哭灵人已经司空见惯,而且,在哭灵人的带动下,逝者家属们也能完全表达出悲伤之情,所以,算是一件积福积德的好事儿。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不偷不抢,凭本事赚钱的人,应该受到尊重。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2025-04-03:职业女哭灵人:为给儿子还债从业,半个月连哭16场,当成职业对待不丢面子
来源:刘律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