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秀美山水育英才,文明新风润校园。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西36所高等院校、中小学校被认定命名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为充分展示广西文明校园创建成果,文明广西推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风采展示”专栏,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广西36所文明校园。
秀美山水育英才,文明新风润校园。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西36所高等院校、中小学校被认定命名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为充分展示广西文明校园创建成果,文明广西推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风采展示”专栏,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广西36所文明校园。
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第二小学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以“沐心”教育为核心理念,“铸魂”为笔、“团结”为墨,在仫佬善乡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动人篇章。学校创办于1971年,历经半个世纪耕耘,2023年成立教育集团,现有66个教学班、3450名各族学子,成功构建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育人体系。2021年获评广西优秀少先队集体、广西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2025年5月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成为八桂大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闪亮名片。
“三红品牌”
凝聚育人合力
党旗所指,便是教育所向。学校聚焦打造“三红党建”品牌(建强党组织筑红色堡垒、党员争当红烛先锋、学生争做红心少年),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大思政课程,开设有仫佬山歌、民族绘画、仫佬族剪纸、民族传统体育等10多门民族精品课程,构建起“党建+民族团结”双融双促机制。在档案长廊中坚持党建引领,广西各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师生直观了解广西发展沿革,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在红领巾基地里融入育人过程,注重引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各主题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清风校园建设中,廉政书画展、家风家书共读活动让清廉文化浸润童心,灯杆悬挂的“勤廉”格言与竹制校标传递着文化密码。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堂”,师生们走进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担任红领巾讲解员,在仫佬族博物馆触摸历史文脉,将“五个认同”的种子深植心田。
2025年9月3日,组织师生观看阅兵直播。
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白马社区、县民族广场,开展“小手拉大手”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多元整合
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起“文化传承+价值塑造+社会实践”三维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中,语文课以诗词歌赋传递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艺术课在多民族音乐与非遗技艺中厚植文化自信。班级文化墙上展示着学生创作的民族主题剪纸。课外实践上,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家长开放日里,各民族学生家长参与课堂观摩;石榴结籽夏令营中,不同民族学生携手完成研学任务;校园民族运动会上,仫佬族背篓接绣球、竹梆舞等传统项目焕发新活力。学校还将地域特色融入办学,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沐心教育”品牌,凸显仫佬族特色,诠释“虚心劲节、正直向上”的精神品格。
AI赋能启童智,深耕思政培新人。
学校深耕课后服务,让成长乐园繁花常绽。
巴黎残奥会冠军彭秋萍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分享运动员拼搏不息、勇攀高峰的励志故事,激励师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报效祖国。
清风正气
涵养育人沃土
学校通过“四清工程”建设,打造“党风优良、校风清明、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育人环境。建立师德评议制度,开展“清廉故事讲述”“师德先锋评选”等活动,181名教师中涌现出大批“红烛先锋”。班主任队伍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专题研修提升育人能力;66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与6名志愿者构建起全覆盖的心理辅导网络,沙盘室、团辅教室成为守护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领导班子坚持民主治校,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教代会、少代会、家委会协同议事机制。在“党建+民族团结”模式推动下,学校形成“沐人为心,沐心为性,沐性为德”的德育路径,文明校园创建促进各民族少年儿童交往、交流、交融,激发民族自豪感、归属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尺素传清韵 家书话廉心”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