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双钩 千年风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09:00 1

摘要: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字体的空心字,最早的双钩是为了还原和复制原作。在印刷术和影印不发达的年代,古人为了模仿书法真迹和碑刻,让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常常把透明宣纸附在原作上,以墨线勾勒轮廓复制作品,然后填墨。上述手法,均以原作双钩轮廓为依据,故称“双

古时,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人们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再填墨,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这种摹写方式逐渐演变为双钩书法。

双钩书法作为书法宝库中别具特色的品类,有着特有的魅力。宋代大诗人陆游曾以“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颂“双钩”之神韵。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双钩书法作为传统美术类项目申遗成功。

源自“双钩廓填”之法

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字体的空心字,最早的双钩是为了还原和复制原作。在印刷术和影印不发达的年代,古人为了模仿书法真迹和碑刻,让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常常把透明宣纸附在原作上,以墨线勾勒轮廓复制作品,然后填墨。上述手法,均以原作双钩轮廓为依据,故称“双钩廓填”之法,作品也称“摹本”或“钩摹本”。

从两晋遗存的书法作品来看,不少名迹实为唐宋时期的“钩摹本”,也就是“双钩”。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就是冯承素摹本,唐摹本《万岁通天帖》亦是双钩填墨。后来也有些书法作品,只是白描双钩,中间未填墨,这种形式反而有特殊的审美趣味,逐渐形成一种以双钩书写的书法样式。

在古籍中常出现双钩书法,宋代书法家米芾也擅长此法。古人记载:宋人双钩最精,出米南宫(米芾)所临,往往乱真。

双钩书法的起源可追溯至南朝梁时期,陶弘景在《真诰》中说到了“双钩摹拓”。现在,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武则天金简上,也有双钩錾刻铭文。清代书法家王远福(1898—1989)擅长双钩书法。他原籍江苏,因避难举家迁至湖北枣阳,并在此传授双钩书法技艺。这一技艺在枣阳逐渐形成传统,并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难点在于理解字体结构

双钩在表现汉字的点、横、撇、捺、竖、弯、勾等,以及交叉、相连、枯笔、断笔等所有笔画时,无不是围成一个或几个完全封闭的不规则的曲线圈。无论是传统书法中的单个笔画,还是多笔相连的笔画,其外部与内部的墨色边缘线总能自行闭合。鉴于此,完成后的双钩线条不允许中断,大至围圈,小至围点,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因此,双钩书法在书写时要做到“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

双钩书法的学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字体结构,尤其是写到行草书时,很多字连绵不绝,中间的留白较多,交叉处须格外小心,要避让,以免壅塞,否则气韵不贯通。这就需要书写者对整个章法和字体结构了然于胸。双钩书法要避免描摹,否则徒有其形,如孩童“描红”,缺乏书法特有的审美趣味。正如古人所言:钩填摹揭之法,北宋时,唯米南宫、薛绍彭能之。盖深得笔意者,然后可以造此,否则用墨不精,如小儿学描朱耳。

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先对照字帖细心观察字体结构,从偏旁部首入手,慢慢适应之后,再组成一个字。掌握其书写规律,一般先从左上写到左下,然后到右下,再到右上,按逆时针方向运笔行走,从外到里,把规律掌握好了,直至写成整篇。总之,要按照书法临帖方式来进行练习,毕竟,书法规律是相通的。

让书法艺术融入生活

双钩书法传承人苏鸿斌自幼随父练习双钩书法技艺,后随河北省书协副主席孙学东学习传统书法,将双钩与传统书法融合,让双钩书法的线条更饱满,更富神采。

全国各地的双钩书法家很多,每位书法家对这项技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苏鸿斌曾经是一名武术散打运动员,从小练习内功,因此,他把练书法和练内功结合起来。练武术内功时需要“调息”,他就把这种“调息”之法运用于书法练习上。

双钩书法的书写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以写《兰亭序》为例,要花五六天的时间。这种复制字帖的方式在传拓和印刷术普及后便慢慢消失了,但在进行“双钩廓填”的过程中,研习者能更加深入地体会书法家丰富的使、转、提、按等运笔动作及运笔线路,培养指、腕、臂的协调性。日积月累,研习者就能掌握复杂的运笔动作要领,从而书写出与经典书法形神兼备的佳作。

要传承书法艺术,最好的方式是在传续中创新。苏鸿斌每天坚持读帖和临帖,楷书以颜、欧为骨,隶书学《曹全碑》,行书学“二王”。对于古帖名碑,他常常将实体字与双钩字转换练习,相互印证。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习中,苏鸿斌逐步加深了对传统书法的理解,也精准把握了行笔节奏,在传承的同时,对进一步创新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他认为,古人的“双钩”更多的是一种工具,一种影印方式。所以,在写双钩书法时,应更加注重线条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有写出双钩书法的飘逸与古雅,才能赋予这项带有工艺特征的传统技艺以新的魅力。

练习双钩书法,不仅能使人迅速抓准字形,还可以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艺术鉴赏力。双钩廓形写法介于书法和绘画之间,有着独特的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技艺,苏鸿斌创立了兰亭双钩书画院,通过办展览、办论坛、搞拍卖,搭建传播双钩书法文化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双钩书法。2023年,苏鸿斌创作了长达29米的双钩书法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非遗来普及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并传播传统文化。现在,苏鸿斌常往返于襄阳和广州之间,积极推广双钩书法。目前,已经研发出双钩字帖等产品,让更多人接触并了解这项技艺。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阅读时代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