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他们要丑化朱元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08:03 1

摘要: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开才30年,现在已经不共戴天,宝岛和我们分开也才80年,算了不提这个。而1368年深秋,当明军第一次把战旗插上北京德胜门,也许就有一名北方汉族守城老兵哆嗦着念叨:"上次见汉字大纛,还是……还是……"距离石敬瑭割地已过去整整430年。

我们先看朱元璋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什么?大明收复了大宋梦寐以求三百年都无法收复的燕云十六州,朱元璋的儿子把首都建在了大宋梦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

要知道明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距离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了整整430年了。

430年是什么概念?满清从建立到今天都没有430年。

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开才30年,现在已经不共戴天,宝岛和我们分开也才80年,算了不提这个。而1368年深秋,当明军第一次把战旗插上北京德胜门,也许就有一名北方汉族守城老兵哆嗦着念叨:"上次见汉字大纛,还是……还是……"距离石敬瑭割地已过去整整430年。

利益上水火不容,精神上出现生殖隔离。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第一次科举,南北榜案中,上榜的一个北方人都没有就是明证。《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藏着一个细节:徐达部队进城时,燕地孩童竟把"筷子"叫"箸签",这个女真化的词汇,彰显着可怕的文明断层。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明朝光复华夏,相当于南宋灭亡以后没有一个汉族政权光复中国,华夏大地让胡人连续统治659年不间断一直统治到近代。会有什么结果呢?

宋朝开始,汉民族王朝先是丢了交趾,后来又是丢了燕云十六州,甚至还有靖康之耻把整个北方也丢了,只剩下半壁江山,最后整个天下更是亡在蒙古人手里。

可以说这段时期,汉民族的疆域是在一步一步退缩的,如果没有朱元璋和明朝的存在,那么元清也许能无缝衔接600多年,换言之就是从崖山海战以后到满清灭亡这连续六百多年汉族都处于一个被外族统治的局面。

大家想想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么汉族最近一千年的历史是什么?除了五代十国和宋朝就是六百多年的亡国史,那么恐怕在这种情况,即便近代满清衰微,汉人也很难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吧?

这还只是南方疆域,对燕云十六州的人民来说呢?相当于公元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到1912年清朝灭亡,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燕云十六州的汉人都不在汉族王朝的统治下,那么请问,1949年新中国建立,汉人复国了,在那的老百姓对汉族和中国还会有认同感吗?

恐怕无论从不断的通婚中还是从文化的侵染中,那里人民的汉族烙印早已所剩无几。明史专家王教授在讲座时总爱用这个比方,"足够让方言演变成外语,让地方戏变成异国艺术。"

永乐帝五征漠北的军费清单曝光过又一个细节,押运粮草的川军和浙兵,最初要靠画图交流。

嘉靖年间《南畿志异》记载过诡异现象:苏南佃农打死不肯种"北麦",说是"胡人吃食";同时期的山西县志里,"南人"竟成了骂人话。这种隔阂,在朱元璋的户籍黄册里被强行缝合。

朱元璋和其大明,重塑河山,再造华夏,当之无愧。

明朝这276年的统治,重塑了汉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很大程度弥合了南北汉人,让汉人没有出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种民族分裂自相残杀的局面。更没有让汉族成为古罗马一样的历史名词。

大家也许看到过类似这样的观点,就是唐朝以后的汉族就不行了,这个观点其实迷惑性挺大的,不可争议的事实是唐朝以后汉民族确实进入了长时间的低谷期,疆域不停的收缩,直到被蒙古人完全收编。

但是明永乐时期,大明王朝破千万的疆域以及郑和出使西洋,巅峰了海上丝绸之路,把汉族的国际地位重新推向顶峰,这是给予汉族人民自信和尊严的里程碑。

有明一朝让汉民族在长久的悲伤、沦丧过后再度迸发活力,不但整合重塑了陨落的文明,还再次成为地缘政治秩序的引领者。有明一朝成功整合南北汉族,弥合南北,避免汉民族分裂。

所以,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朱元璋了。

因为朱元璋和明朝的存在,某些群体只能继续低头做被边缘化的蛮族,看不到出头之日,汉人的精神图腾支撑起了满清两百多年的反清运动,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第一个去祭拜明孝陵。

因此,朱元璋是满字开头的某些群体最恨的人之一,他们通过文化优势控制中国的影视文化圈,对朱元璋进行肆无忌惮的丑化,自然会让部分九年文化漏鱼把这种丑化奉如圭臬。

下次路过明孝陵神道,不妨仔细看看那些风化严重的石像,文臣袖口的褶皱里,藏着江南的稻花;武将甲胄的裂痕中,渗着塞北的霜雪。它们沉默站立了六个世纪,仿佛在说:所有的偶然,都是另一种必然的伏笔。

来源:愚者故事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