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怡情养生正当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4 08:00 1

摘要:又是一生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一曲二胡《天边》唱出很多人的愁思。唐朝大诗人杜牧也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著名诗句表达出此时人在异乡不能够回家扫墓祭拜祖先,心里那孤零零的滋味。

又是一生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一曲二胡《天边》唱出很多人的愁思。唐朝大诗人杜牧也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著名诗句表达出此时人在异乡不能够回家扫墓祭拜祖先,心里那孤零零的滋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祭扫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此时多风多雨,乍暖还寒。天气的变化就像小儿的脸,喜怒无常。很多人难以适应,特别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人,易产生情绪波动。或闷闷不乐,或烦躁易怒。

情绪波动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前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说过: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可见愉快平静的心情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当人处在舒适愉快的状态时,生物钟运转正常,血压脉波,心率稳健。反之,就会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失调,出现各种不适,甚至引发疾病。怎么办呢?提几点小小建议,扔一块小砖头,方便大家打开怡情的思绪。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有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强调顺应天时变化来养生的重要性,从起居、情志、行为方面强调春季养生的要点。我们不妨从此开始。

这里“夜卧早起”是关键。此时,白天时间渐长,可以适当早起晚睡,但却不要熬夜。熬夜最伤心神,睡眠质量不好,显出无精打采的病态。晚睡时间如果有标准的话,应以不过夜里23时为好。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肝胆在23时至3时最兴盛,“人卧则血归肝”。当人躺下时,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来完成解毒及自我修复任务。现代医学也认为,夜里23时至凌晨3时是机体免疫力恢复的最佳时间。此时身体得不到调整的话伤身是必然的。长此以往,免疫力得不到修复,后果难想。

此时,天亮时间变早,我们可以利用早起的时间,多做伸展运动,有利于身体阳气的升发。消除疲累感。记得活动时要护好关节。北方这时已止供暖,早起室内外非常阴冷,易伤关节。尤其是颈部,脚踝和膝关节要注意保护。

春回大地,柳绿花红,大自然一片生机。亲近自然,看柳岸花明,听流水鸟鸣,微风拂面,有助于舒肝解郁,平衡心境。户外活动春游踏青,徒步、登山、放风筝轻度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心疲惫。

清明节传统的娱乐活动荡秋千、踢蹴鞠(一种类似现代踢足球的运动项目),体现出古人活动筋骨的智慧。祭拜扫墓、缅怀祖先时,也可通过植树、献花等有益身心的方式表达哀思之情,避免沉溺在过度悲伤中难以自恃。

活动怡情,应忌活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过度消耗体力,体力透支会适得其反。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戴柳的说法。柳枝有祛湿驱寒的作用,刚发出的柳芽还有清热的功效,可见古人养生的智慧。不过,我们踏青时就不要为了点柳枝柳芽去破坏自然环境了。我们可以给自己沏一杯玫瑰花或茉莉花茶,泡一壶紫苏叶茶,边欣赏花草在杯中起舞,边嗅闻它的散发的清新香气,疏通肝气,消解烦闷,提神醒脑。

也可利用艾草驱虫避秽。如果你每天能坚持用艾叶水泡泡脚,绝对有助于缓解疲劳,助你安睡。还可以适当吃些荠菜、蒲公英、香椿、等时令野菜帮助你清火利湿,清热降火。

“电脑一族”,可以在自己的电脑旁边摆一盆常青植物盆景,如小多肉等等,可帮助我们养眼舒肝。

如果对香熏有兴趣,点燃一支香,既可驱散此时室内阴冷潮湿的气息,又可怡情,也不错哟!

“累”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不要忽视它。如果工作任务重夜晚不能及时休息,记得白天中午休息时分要小眯一会儿。或找个安静的地方,短暂忘记工作,抛弃任务,静坐,闭目,冥想,冥想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和煦的风,温暖的阳,流淌的泉,短短半小时,哪怕十几分钟,能助于怡情一臂之力。驱赶出疲惫烦闷,下午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忌久坐不动,伤筋伤骨。平时工作时,要有间隔,利用几分钟稍微休息一下,活动活动眼睛,舒展舒展筋骨。遇到不痛快的事,气郁难解时,可以尝试“嘘肝法”。口中轻轻发"嘘"的声音,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烦恼郁结之气,有助心情好转。如果面对花草树木,在清新空气助力下收效更佳。

生活正常中,喜怒哀乐,人之常情,逃不过、躲不掉,不如顺时顺势,自我调节,以免饮食有节、恰到好处的生活方式是人体健康的最基本的条件。

来源:年年有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