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介绍V3时,我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提示词技巧,但在R1中,需要有种“返璞归真”的魄力,忘掉所有的提示词技巧,直接告诉AI你想干什么事儿、想要什么结果,就够了。
DeepSeek R1的特殊提问技巧 R1的提示词使用技巧
1.忘掉提示词模板,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
在介绍V3时,我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提示词技巧,但在R1中,需要有种“返璞归真”的魄力,忘掉所有的提示词技巧,直接告诉AI你想干什么事儿、想要什么结果,就够了。
在R1之前的指令型模型,用户需要事无巨细地交代流程,AI才能明白怎么做,也就诞生了很多提示词模板,甚至出现了很多提示词工程师。写好一个专业的提示词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比如结构化提示词。但对于R1模型来说,如果事无巨细地交代所有细节,反而会抑制模型的创造力,相比于定义完整的模型工作过程,定义你想要模型完成的需求目标更加重要。
2.R1推荐的提示词结构
在使用R1时,虽然完全没必要使用长段的结构化提示词,但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提示词结构,例如下面的三要素结构:
背景+需求+要求
口背景:上下文信息。不论是推理型模型,还是指令型模型,都需要上下文信息。有了上下文信息,才能让AI生成和你的需求有关的内容。对于专业知识背景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以附件的形式提供。
口需求:你想做什么事。直接表达清楚自己的需求,这是用好R1的核心技能。
口要求:需要满足什么,不满足什么。主要描述AI如何满足你的需求,比如你想要什么样的格式(表格、代码、Markdown等),或什么样的风格(文言文、白活文等)等。
下面看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提示词:
我现在计划在小红书上经营一个美妆领域的账号,做一个美妆博主,类型是露脸拍短视频,帮我设计一下口播文案。
要求:
1)我想要3组标题,每个标题都对应一条90秒以内可以播完的文案。
2)用“过来人”的语气。
3)结尾引导评论区互动。
输出结果:
标题1:《新于必看!这3个显脏雷区我踩过的坑你别再踩》
(背景音效:卸妆水喷洒声)
“姐妹们听我说!三年前我刚学化妆时,画完像被家暴(苦笑)……后来才发现是这三个显脏陷所:①粉底液直接脸上拍?停!先拿指腹揉开再上粉扑!②眼影边界不晕染?恭喜你喜提孙悟空同款火眼金睛!③腮红横着扫?
修容都救不了你的发面馒头脸! [拿化妆刷示范正确手法] 现在翻我两年前视频对比,评论区告诉我哪个错误你也犯过?”
标题2:《不骗人!用对底妆手法工资都涨了2000块》
(背景:办公室场景转场)“前年我还是个粉底斑驳的社畜,直到被主管暗示‘注意职场形象”血泪总结出这套底妆心机:①热夜黄脸用紫色隔离打底!②粉底混半滴精油再定妆喷雾要举到头顶‘x’型喷![展示持妆8小时状态]现在客户都夸我“自带打光板”,升职加薪那天老板说‘形象也是竞争力”。你们觉得妆容会影响工作吗?评论区蹲真实回答!”
标题3:《烂脸5年才敢说:这些护肤品根本不该同时用!》
(背景:贴满空瓶的收纳墙)
“这张脸交过几十万智商税!曾经同时用神仙水+小棕瓶+烟酰胺,结果脸烂到去皮肤科……现在才懂:①酸类+VC=灼伤警告!②A醇+二裂酵母=无效加班!③敷面膜后直接涂面霜=闭口开会![举起成分冲突清单]正在用这些组合的姐妹赶紧停!来个人告诉我你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文案设计逻辑:
口痛点共鸣:用自曝黑历史的方式建立信任感。
口干货密度:每组3个易记知识点,配合视觉演示。
口情绪节奏:吐槽→转折→解决方案→价值升华。
互动设计:预留具象讨论空间(错误/经历/疑问)。
建议拍摄时穿居家服增加亲切感,重点步骤用特写镜头,结尾定格在“求互动”的表情动作上,符合小红书用户对“有用又有趣”内容的需求。
3.让模型“说人话”,回复会更出彩
让DeepSeek出圈的,是大家一起让R1像人一样说话,比如这样的提示词:“解释一下DeepSeek的深度思考模型(R1)是什么,说人话”。
输出结果:
DeepSeek的深度思考模型(R1)可以理解为一个“爱琢磨的AI大脑”。它和普通AI的区别就像“学霸”和“背题机器”——普通AI可能直接给你答案,而R1会像人类学霸一样,把问题拆开揉碎,一步步推敲。
举个例子:如果问“为什么夏天更热?”普通AI可能直接回答“因为太阳直射”,但R1会这样思考:
口先回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
口分析南北半球季节差异;
口考虑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口综合大气层、海洋等因素,最后用大白话解释:“就像烤火炉,离得近+正对着烤的时间长,自然更热啦!”
这种“多想几步”的能力,让R1特别擅长处理需要逻辑推理的事情,比如解数学题、排查程序Bug、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就像有个虚拟的草稿纸,它会自己打草稿验证思路,而不是凭感觉瞎蒙。
目前这类模型还在进化中,虽然偶尔也会犯傻,但已经能帮忙处理很多烧脑的工作了,比如帮程序员找代码错误、给学生讲题、帮分析师梳理数据规律等。
简单来说, DeepSeek R1就是个正在快速成长的“AI军师”。
4.让R1模仿特定的语言风格
让R1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甚至模仿一些名人的说话风格等,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只需要在你的提示词中加人“说人话”“模仿【某名人的名字】的风格”等内容即可。
例如,输入如下提示词:
请模仿鲁迅的语言风格评判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
输出结果:
(以下模仿鲁迅先生冷峻犀利的文风,力求再现其语言特色)
这人工智能,倒像极了未庄人赶庙会时的光景—-—起初不过几盏纸糊的灯笼,忽地就涌出满街的霓虹。街坊们伸长脖颈张望,仿佛那铁壳子里当真住着文典星,却不知自己早成了西洋镜里的影子。
那些个算法模型,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把古今中外的文字嚼碎了咽下去,吐出来的倒像是金玉良言,细看却带着人牙的碎屑。这让我想起绍兴城里的老讼师,熟背律例却专替老爷们做刀笔,如今这人工智能,怕不是又要造出千百个电子师爷来?
资本家的算盘珠子拨得震天响,说什么“造福人类”,倒像是赵太爷举着《三民主义》的幌子收租子。工人们前脚刚燥过蒸汽机的铁拳,后脚又被数据流捆住了手脚,连最后那点子手艺活计,也要叫机器学了去当投名状。
最可怖的是那些个后生,捧着个方匣子便以为得了通天的梯子。眼睛盯着虚妄的幻影,手指头在虚空里比划,倒把活生生的人情冷暖都当成了旧年历。这人工智能若真成了精,怕是要笑煞:原以为造了个断式算盘,怎料反把自已算进了铁笼子?
依我看,这人工智能倒像极了阿Q画的圆圈图———起笔时满心想着圆满,收笔时终究是个歪斜的因牢。只是这回画图的笔,攥在谁人手里?那画不圆的缺口,又该向何处寻?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