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人必看!清明至谷雨盲目下田要吃亏,老农4招种瓜种豆赚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4 01:02 1

摘要: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打小,我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忙活,深知种地的艰辛与不易。每年到了春脖子时期,也就是从清明到谷雨这段日子,都是我们种地人最忙碌也最揪心的时候。种早了,怕碰上倒春寒,苗儿全被冻死;种晚了,又怕误了农时,影响一年的收成。今天,我就把这些年从老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打小,我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忙活,深知种地的艰辛与不易。每年到了春脖子时期,也就是从清明到谷雨这段日子,都是我们种地人最忙碌也最揪心的时候。种早了,怕碰上倒春寒,苗儿全被冻死;种晚了,又怕误了农时,影响一年的收成。今天,我就把这些年从老农那里学到的,以及自己在种地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各位乡亲在这个关键时期种瓜种豆赚个盆满钵满。

一、南北有别,切勿盲目跟风

去年清明前,我刷朋友圈,看到南方的一位表叔已经在晒他家菜园子里绿油油的菜苗了。那鲜嫩的叶子,看着就让人眼馋。当时我就有点坐不住了,心想人家都种上了,咱也不能落后啊。于是,我也没多想,就跑去把自家地给翻了,准备种上豆角和黄瓜。

可谁知道,刚种下去没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席卷而来。那几天,温度骤降,晚上甚至还结了霜。等太阳出来,我跑去地里一看,刚冒头的嫩芽全都耷拉着脑袋,没了生气。看着那一片被冻坏的苗子,我的心都凉了半截。

后来,村里的种地老手李大爷知道了这事,把我狠狠说了一顿。他告诉我,咱中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温差大着呢。南方气温回升快,清明前种没啥问题,但咱北方可不行。就像蒸馒头,人家广东那边的馒头都出锅了,咱北方的灶膛才刚点火呢。

不同地区适合的种植时间可大有讲究:

长江以南地区:清明前撒籽一般不耽误,但得时刻留意“倒黄梅”,也就是异常回南天。我有个远房亲戚在江西种辣椒,有一年清明前就把辣椒苗种下了,本来长得好好的,结果碰上回南天,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土壤里全是水,辣椒苗的根都泡烂了,最后收成少得可怜。

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句农谚叫“清明玉米谷雨豆”,就拿我们家来说,在河南,4月10号前可以种些菠菜、生菜这些比较抗冻的蔬菜。而瓜豆类的,一定要等到柳絮飞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谷雨前后再种,这样才能保证它们有足够的温度和光照茁壮成长。

关外黑土地:东北的朋友们可得沉住气!那里气温低,春天来得晚。我听说黑龙江有位大叔,去年4月中旬就把西红柿苗栽下去了,结果一场霜冻,把苗子全给冻死了。所以,在东北,像茄子、辣椒这些蔬菜,最好等当地的野花盛开,气温稳定了再下地种植。

二、看天种地,把握时机

种地这事儿,真的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天气变化莫测,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我们村有个邻居,去年看着天气预报说接下来三天都是晴天,温度也挺高,就赶紧把西红柿苗移栽到了地里。可谁能想到,第四天一大早,突然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等他赶到地里的时候,那些西红柿苗就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全蔫了。他心疼得直掉眼泪,一年的心血就这么白费了。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更好地把握天气,科学种地:

摸准地温:早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把手背贴在地面上,数10个数。如果感觉冰手,那就千万别种暖性蔬菜,像黄瓜、茄子之类的。因为这个时候地温太低,种子播下去也很难发芽,就算发了芽,幼苗也容易被冻死。

看云识天气: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还是很有用的。比如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如果早上起来看到东边的天空红彤彤的,像染了胭脂一样,那多半三天内会有雨。这时候就别忙着播种,不然种子可能会被雨水冲走,或者被泡烂在土里。

巧用现代科技: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的手机上都能查看15天的天气预报。不过,看预报的时候,可不能只看个大概,重点要看“连续5天夜间最低温稳定过8℃”这个硬指标。只有达到这个温度,大部分蔬菜才能正常生长。

要是不小心在低温天气种下去了,也别慌。可以在太阳出来前,给地里喷水洗霜,能救回不少苗子。我自己就试过,有一年种白菜,种下去后突然下霜了,我按照这个方法做,保住了大部分白菜苗。

三、凉性菜种植有窍门

在春种的时候,凉性菜也是很多人的选择。但你知道吗,凉性菜虽然好种,但也有不少讲究。

就说香菜吧,这东西可娇气了。温度一旦超过25度,它就像进入了休眠期一样,怎么浇水都不爱发芽。我有个朋友在城里租了块地种菜,去年4月底的时候种了香菜,结果等了好久,才稀稀拉拉冒出几棵苗,远看就像老头下巴上的白胡子,特别可怜。

不同的凉性菜,种植时间和方法也不一样:

菠菜:这可是个抗冻的“小能手”,地温只要有4度就能播种。不过,它也怕热,温度最好不要超过15度。对于我们北方的乡亲们来说,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就是种菠菜的黄金时间。这里还有个小窍门,播种前把菠菜种子放在冰箱里冻一宿,这样出苗能快两三天呢。

茼蒿:茼蒿比菠菜娇气一些,地温要稳定在5度以上才能种,最高温度也别超过20度。清明前后,气温刚刚好,最适合茼蒿生长。播种的时候,记得掺上一把细沙,这样既能防止土壤板结,又能让出苗更整齐。

油麦菜:油麦菜算是比较好伺候的了,8度到25度都能长得不错。整个四月,只要不是大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都可以下种。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选在下午三四点钟,这个时候阳光没那么强烈,苗子就不会被晒蔫巴。

另外,催芽也是个关键步骤。我们村里有个种芽苗菜的大姐,她有个独家秘诀。用35度的温水泡种子的时候,加上半勺从药店里买的双氧水。这样既能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又能把发芽率提高到九成以上。我照着她的方法做了,原本要七八天才发芽的萝卜种子,第四天就齐刷刷地冒头了。

四、精细备耕,丰收之基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种地也是一样,前期的备耕工作做好了,后面才能事半功倍。

前年,我图省事,没翻地就直接种上了黄瓜。刚开始,黄瓜苗长得还挺好,可到了雨季,问题就来了。因为地没翻好,排水不畅,雨水都积在了地里,黄瓜的根长时间泡在水里,开始腐烂。没几天,整株黄瓜就枯萎了,一季的收成全毁了。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备耕的重要性。

那么,备耕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整地有讲究:旱地要耕得深,这样土壤才能疏松透气,有利于农作物扎根;水田要耕得匀,防止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影响灌溉和排水。比如种土豆,就要把地深耕30公分以上,让土壤变得松软,土豆才能长得又大又多。

底肥很关键:底肥一定要选好,而且要腐熟。鸡粪是很好的肥料,但如果直接用生鸡粪,很容易把苗子烧坏。我隔壁村就有个大叔,为了图方便,用生鸡粪做底肥,结果种下去的西红柿苗没几天就全发黄枯萎了,把他急得直跺脚。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底肥要提前处理好。

炼苗不能省:如果是自己育苗的,在移栽前三天,就要开始白天揭膜炼苗。这样可以让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的环境,提高成活率。我一般会用稻草帘子给幼苗挡风,效果特别好。

浇水看时辰:移栽当天,最好选在傍晚浇水。因为这个时候温度较低,水分蒸发慢,有利于幼苗扎根。而且要记住“定根水要透,三天不抬头”,也就是说,定根水一定要浇透,但在接下来的三天内,要适当控水,让幼苗有个缓苗的过程。

种地,是我们农民的生计,也是一门学问。从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关乎着一年的收成。我们不能盲目下田,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天气变化、蔬菜特性以及精细备耕等多方面因素来安排农事。这些都是老农们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我自己在种地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希望各位种地的朋友们都能认真看看,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今年都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个好收成!

来源:老张说农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