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库尔斯克号事件中的舆论危机,导致普京的支持率断崖式下跌,然而,对刚刚上任的普京而言,他所思考的并不仅仅是自身的公关难题
库尔斯克号事件中的舆论危机,导致普京的支持率断崖式下跌,然而,对刚刚上任的普京而言,他所思考的并不仅仅是自身的公关难题
那些控制着国家舆论的寡头们,正在利用这场国难,试图将他和他的政治生涯,一同拖入深渊
在普京二十余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取得过无数个战略性的成功,但彻底击溃旧寡头,将国家权力从这群“幕后主人”手中夺回。无疑是他巩固权力的奠基之战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这群最终被普京送上审判席、赶出俄罗斯、乃至夺走生命的寡头们,不仅本非普京的敌人,甚至对他有“从龙之功”
普京为何要“恩将仇报”,对这些曾经的政治盟友展开无情清算?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必须将时钟拨回到那个混乱的年代,俄罗斯寡头阶层的诞生,本身就是围绕普京的权力战争的真正起点。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苏联红旗缓缓降下,一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倒塌
不过苏联的灭亡,对于一小撮嗅觉敏锐、胆大妄为的人来说,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宴
苏联解体留下的不仅是地缘政治的真空,更包含估值数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遗产,从西伯利亚的油田到乌拉尔的钢铁厂
北冰洋的镍矿到遍布全国的重工企业,如何处理这份遗产,直接决定着新生俄罗斯的命运
并且严格意义上,这份遗产俄罗斯人民人人有份,然而窃国大盗叶利钦通过一系列的套路转移了这笔资产,首先,经济学家叶戈尔·盖达尔主导了不能治疗,只能休克的“休克疗法”
在价格管制瞬间放开后,灾难性的恶性通货膨胀紧随而至,俄罗斯普通民众一生的积蓄在几个月内化为废纸
存款财富被急剧稀释之后,另一位关键人物阿纳托利·丘拜斯粉墨登场
理论上来讲,每一位俄罗斯公民都有一份苏联遗产,所以他推出了第一阶段的“凭证私有化”方案
每个俄罗斯公民,都能分到一张代表这份遗产的、面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成为国家财富的“股东”
然而,在民生凋敝、现金为王的混乱时期,绝大多数民众即使明白这张证券背后的价值,也需要把这张证券以最快速度兑换为生活物资,以避免饿死
这套组合拳,为第一批“聪明人”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他们大量收购这些民众难以利用的凭证
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苏联遗产的第一轮财富收割,但这仅仅是开胃菜,时间来到1995年
当时俄罗斯政府财政濒临破产,叶利钦的支持率跌至个位数,为了避免彻底输掉次年的大选
叶利钦手下的丘拜斯邀请一批新兴的私人资本家、也就是刚刚那些“聪明人”向国家提供贷款
作为回报,叶利钦许诺将那些还在政府手中的、最有价值的企业作为“抵押品”交给这些银行家
但抵押只是说法,叶利钦一开始就没想过赎回,抵押的本质就是一场贱卖,于是
未来的俄罗斯首富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仅用3.09亿美元,就控制了当时市值就超50亿美元的尤科斯公司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仅花了1亿美元,就掌握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
银行家弗拉基米尔·波塔宁,用近乎白给的价格,将全球最大的镍和钯生产商诺里尔斯克镍业收入囊中
在短短几年内,这批“聪明人”以微不足道的代价,攫取了苏联半个多世纪积累的财富,一个被称为“寡头”的群体就此诞生
实际上俄罗斯人自己也明白,寡头们才是真正的窃国大盗,叶利钦的主要对手、俄共领导人根纳季·久加诺夫
凭借民众对“休克疗法”与私有化的普遍不满,支持率一路高涨,他的竞选纲领明确包含重新审查私有化结果
面对共同的生存威胁,寡头们迅速结成了政治同盟,1996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弗拉基米尔·波塔宁、米哈伊尔·弗里德曼、彼得·阿文和亚历山大·斯摩棱斯基这七位寡头联手组建了一个攻守同盟
最终,他们凭借着压倒性的舆论与金钱攻势,直接逆转了1996年俄国大选,让叶利钦得以成功连任
这次胜利,标志着寡头权力在俄罗斯达到顶峰,此后几年,他们除了稳固的经济地位之外,还获得了直通克里姆林宫的“绿色通道”
寡头们可以直接影响政府总理和关键部长的任命,参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九十年代末不仅是俄罗斯寡头的黄金时代,同时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本质上是一个寡头的国家
虽然后期的叶利钦心甘情愿地当寡头们的傀儡,但他并不能一直做俄罗斯的总统,到1999年,叶利钦的健康状况已急剧恶化
寻找一位可靠的接班人,成为克里姆林宫内部,尤其是围绕叶利钦的“家族”圈子和寡头们的首要任务
他们需要一个能够确保现有权力格局不变、保护他们在90年代攫取的庞大财富不受清算的“守护者”
实际上,叶利钦虽然是帮助普京成为总统的关键人物,但年仅47岁的普京能赢的那么顺利,寡头们同样功不可没
在普京从总理到总统的一年中,寡头们再次联合了起来,启动了1996年那台强大的政治机器
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寡头们控制的媒体,特别是别列佐夫斯基的ORT电视台,将普京塑造成一位果敢决断、能够恢复国家秩序的铁腕领导人
普京“在厕所里追杀恐怖分子”的强硬言论,正是通过寡头们近乎疯狂的宣传,传遍了整个俄罗斯乃至世界
1999年12月31日,普京出任代总统,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权力交接中,别列佐夫斯基等寡头自认为有“从龙之功”,他们的商业帝国将继续稳固地存在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木讷的克格勃特工,绝不甘于做一个资本推到前台的傀儡
普京上台后,开始着手他竞选时承诺的“恢复垂直权力体系”,这直接触及了寡头们独立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地位
双方的蜜月期,在普京正式就任总统不到三个月时就迅速结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是寡头们对普京的第一次全面攻击
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的独立电视台,在其新闻节目中,对政府的救援行动展开了尖锐且持续的批评
他们直播了遇难者家属对普京的愤怒质问,然后含沙射影地,将普京定义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的媒体,也默不作声地加入了批评阵营,其手下的节目主持人,在他的频道中,直接质问普京为何坚持索契度假,并暗示俄罗斯政府拒绝西方援助的真实原因,是为了掩盖真相
普京当然清楚这不是单纯的新闻监督,他想对寡头们“削藩”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这些媒体舆论,不过是寡头们在利用他们的资本武器,向普京发起的第一次公开的政治挑衅
他们试图通过煽动公众情绪来向普京施压,逼迫普京回到傀儡的轨道,在寡头们看来,这是他们作为“功臣”的权力
然而在普京看来,既然寡头们不识抬举,非要与他进行正面对抗,那么他也没必要顾忌所谓的“政治信用”
事实上,在库尔斯克号的舆论风暴之前,普京就已经对寡头们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信号
2000年7月28日,普京邀请了包括霍多尔科夫斯基、别列佐夫斯基、波塔宁、弗里德曼在内的21位俄罗斯顶级商业巨头,参加一次克里姆林宫的顶级会议
这场会议不仅是一场鸿门宴,普京的目的,是“杯酒释兵权”,在寡头们到齐之后,普京发表了一段简短但极具分量的讲话
他首先承认了寡头们在90年代私有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暗示对他们的财富来路不做过问,但作为条件,寡头必须严格遵守普京的一个要求
他明确表示,他的政府不会重新审查私有化的结果,寡头们可以保留自己的商业帝国,但作为交换,他们必须与政治保持距离
这句话表达了两重意思,表面意思是,普京知道寡头们的真实身份,所以要求他们停止干预政治、停止资助政党、停止利用媒体影响国家决策、停止扮演那个“幕后政府”的角色
而深层含义,则是一个最后通牒。普京的要求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寡头们不答应,那他们的“拥立之功”不仅不作数,并且会被普京的政府定义为敌人
然而部分寡头,不愿接受这个“新规则”,库尔斯克号事件中媒体危机的本质,就是他们的宣战布告
于是,对于普京而言,寡头已经成为自己权力之路上最大的敌人,一场针对寡头的清洗,即将发生
来源:历史微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