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 | 挤掉“伪科普”短视频坑农空间,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很关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6:04 2

摘要:面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必须重拳清理。在监管过程中,要适应网络传播特点,创新监督手段,特别是农业、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监测异常销售行为,形成常态化监管合力。

近日,媒体曝光了多起短视频坑农害农案例——通过制作农业“伪科普”短视频,打造“专家”人设,收割流量,还带货各种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农民获取资讯的重要工具,“伪科普”短视频一旦泛滥且被农民轻信,轻则影响作物产量和收入,重则危害粮食安全。

面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必须重拳清理。在监管过程中,要适应网络传播特点,创新监督手段,特别是农业、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监测异常销售行为,形成常态化监管合力。

同时也要看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席卷城乡,比较直观的表现是“三农类”短视频激增,农村短视频用户暴涨,电商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在这些新变化的背后,也产生了短视频内容失真、高度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

许多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停留在通信娱乐层面,对其在生产、经营、生活中的变革性潜力认识不足,加之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限制,存在“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的情况。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方向。从2018年起被连续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升农户农民数字化素养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各地加快农村地区5G基站、光纤宽带覆盖的深度与广度,推进低成本、高性能的智能终端研发普及,开发更多适合农村农民的数字平台与应用,注重界面简洁、操作直观、方言语音支持等,让技术从“高深莫测”变为“触手可及”。

目前,基层公益性农技服务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往往侧重农业种养技术、市场营销等内容,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内容培训不足。

下一步,相关农技专家要主动适应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依托互联网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此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把数字技能培训融入培训日常,确保让农民看得见效益、学得会技能、增得了收入,从而激发学习数字化技术的内生动力。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