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金门战役 10 上 壮士一去不复还——从报话机中听金门战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08:25 2

摘要:现根据我当时的日记,把它整理出来,供历史学家、军事科 学家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作为对长眠于金门的战友一 种悼念。活着的英雄应该颂扬,死去的烈士我们更不应忘记,不能 让他们默默无闻。

原第28军电台队长 姜 从 华

金门战斗,是一次失利的战斗,我军损失九千余人,是解放战 争中华东战场上损失最严重的一战。

当时我在28军军部前方指挥 所担任电台队长,这次战斗全用报话机指挥,所以对它的全过程比 较了解。

现根据我当时的日记,把它整理出来,供历史学家、军事科 学家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作为对长眠于金门的战友一 种悼念。活着的英雄应该颂扬,死去的烈士我们更不应忘记,不能 让他们默默无闻。

1949年我军胜利地渡过了长江,解放了上海以后,我28军随十 兵团进军福建,8月17日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解放了福建省会福 州市;9月15日夜乘木帆船渡海,17日解放了平潭岛。南下千里,一 路顺风,克福州、下平潭,所向披靡,部队上下产生了骄傲自满、轻 敌麻痹的思想,这是造成金门战斗失利的重要根源。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残敌73军和74军一部逃窜到平 潭岛上,与岛上原守敌会合共万余人,企图以大海为屏障坚守顽 抗。我28军奉命解放平潭岛,8月24日进驻福清城,立即投入紧张 的备战工作。渡海作战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当时 又没有海军,主要靠征集渔船作为渡海工具,我军的干部战士大部 是山东人,大都不会泅水。因此,要渡过几十里宽的海峡去作战,绝非易事。

9月12日,我奉命带领军部二台进入前沿军部指挥所。

这次 战斗由肖锋副军长负责指挥(朱绍清军长因病住院),指挥所设在 福清海边的一个渔村里。

14日晚对平潭岛外围岛屿大、小练岛发 起攻击,这天正刮着大风,人在海边都站不住,海浪滔天,老乡说是 台风。那时我们缺乏海洋常识,不懂得什么叫台风,也不懂得它的 厉害,仍下令启航向大练岛进发。

果真不久从报话机里传来了“风 急浪高,船只靠不拢岸”的报告,这时指挥所里不知所措,难以下达 具体命令。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得下达“强行登陆”的命令。船只 冲上去又被风浪打回来,来回地折腾,敌人趁机以密集火力射击我 登陆船只,冲在前头的247团8连31名战士竟伤亡了25名。

最后,连 长刘玉瑞带领仅剩的6名战士冲上了岸,把敌人压下去,后续部队 紧紧跟进,战斗至下午3时,敌八百余人投降。小练岛也在当天拂 晓解放。

至此,平潭岛以西、以北外围岛屿之敌被肃清,为总攻平 潭岛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8连被命名为“大练岛连”。连长刘玉 瑞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15日傍晚,指挥所移至海边一个荒山坡的地下室里。这里没有 一间民房,我们的电台架在一辆美国造的中吉普车上,用干电池照 明。这时台风已过,风平浪静,正是渡海的好时机。

20点30分,肖副军长命令各部启航,我迅速用密语向各部下达了军部的命令。

约过半小时,82师报告“正在行进中,一切顺利”,肖副军长叫我命令 384师迅速前进”。这时大海一片漆黑、沉静,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 生。

肖副军长站在山坡上凝视着前方,焦急地等待即将来临的关 键的几分钟。昨晚大练岛登陆的情况,象一块石头一样压在指挥 所每个人的心头。终于,前方升起了“要求炮击”的信号弹,于是, 一批炮弹飞过海峡,象春雷般地在敌前沿阵地爆炸。

炮击约十余 分钟后,244团报话机首先向我报告“安全登陆,停止炮击,敌人逃窜”,我立即放下话筒跑去向肖副军长作了口头报告,他显得十分 高兴,指挥所里一片欢腾,刚才的沉闷气氛一扫而光,登陆成功,胜 利在望。

可是当我查问北线部队时,情况却不妙,他们还在大海中漂 荡,“通信联络中断,仅控制十只船,其余失散”。

那时通信联络的 无线电报话机只配备到团一级,营以下船只之间联络还没有无线 电报话机,只用灯光联络,就是用手电蒙上一块红布以亮光长短为 信号,这种原始的联络工具,要在海上控制船只的队形自然是很困 难的,肖副军长毫不迟疑的下达了“强行登陆,不得在海上徘徊”的 命令。

稍后,各师团都向我们发来了“安全登陆”的报告。

16日2时, 244团报告“占领平潭县城,敌人逃窜”,至此,敌人全线崩溃。

我们这次使用的无线电报话机,是刚从福州战役中缴获的美 式 V—101 型报话机,它是美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通信工 具。报、话两用,发报效果差,通话效果好,适合于战场的通信联 络,以手摇马达供应电源,在50公里方圆以内话音清晰,使用迅速 方便,但保密性不强,所以在战斗打响前,一般是不使用的,敌人也 一样。

这次战斗打响,我方报话机一起动,敌人的报话机也出来 了,正巧,敌人的指挥台和我军的指挥台竟在同一个波长上,要改, 双方都来不及了,因此,双方的通话,彼此都听得一清二楚,虽说要 求用密语,但实际上大都是不适应战场上千变万化的需要,因此, 绝大部分都用明语通话,只保留地图和部队的代号。对战争来说, 时间就是胜利,敌人也一样,都是使用明语。

这天上午9时许, 一个机会给我们利用上了。敌在我追击下 走投无路,敌人报话机呼叫军舰向“三都澳”码头靠拢,企图登舰逃 跑,我立即跑去向肖副军长报告,他马上跟我来到电台。

敌人还在 不断的呼叫,肖副军长叫我命令“榴炮一团火速开到205高地,炮击 敌舰,不让其靠岸”。

我有点紧张,因为这个命令是给敌人听的,我递过话筒,请首长亲自讲,首长推开话筒,叫我不要慌,慢慢的讲, 我立即打开话筒开关用平常一样的语气向82师下达了这个命令, 对方也领会了我们的意思,回答很爽快“知道了,立即执行”。

这一 招还真灵,这个命令被敌舰“窃听”去了,他们马上向陆上通话:“共 军榴炮团已开往×××高地,欲炮击我舰,无法靠岸”。

也可能敌 舰根本无意救援,我们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借口,随后从敌舰的 报话机声音可以听出,军舰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我军全歼敌人于 观音澳地区,平潭战斗胜利结束。

事后得知,当时82师师长和通信 科长都守候在报话机旁,他们听到了敌人的通话内容,巴不得我们 下这个命令。其实我们的榴弹炮还远在大陆,用小渔船是运不过 海去的。我们大家为在无线电通信中制造了一个奇迹而高兴,首长也夸我们在这次战斗中通信联络工作干得很出色。

平潭岛解放后,我军奉命继续南下,参加金(门)厦(门)战役, 以解决福建省最后一股残敌,解放福建全省。军部以肖锋副军长 和李曼村主任为首,组织了一个精干的前方指挥所,率领82师和84 师251团参战(83师警备福州),任务是解放金门岛。

9月19日,我带领军部二台随肖副军长出发。

指挥所分乘两辆 汽车,首长坐一辆美式吉普,我电台和机要、参谋人员等共乘一辆 大道奇,先后在石井、溪东等地驻扎,以侦察敌情,选择指挥所位 置,9月21日抵达澜江村,作为我们指挥所的驻地。

这是海滨的一 个渔村,约有二三百户人家,晴天可直视金门岛,离大、小嶝岛只隔 二、三华里的海峡。当时大、小嶝岛还未解放,澜江处在敌炮火射程 以内。

我很麻痹,天线未加伪装,很快被大嶝岛敌人发现,第二天上 午即遭到一顿炮击,炮弹直冲我们电台飞来,民房、机器炸得一塌 糊涂.当时是报务员施正义值班,他寸步不移地坚守在岗位上,幸而 人员未伤亡,首长马上通知我们转移伪装,以后就未被敌人发现。

10月9日晚,我84师251团协同29军一个团在急风暴雨中向大嶝岛发起攻击,部队从莲河趁海水落潮时徒涉强攻,两个团都没带 报话机,原拟随队架设海底电缆,用有线电话保障通信联络。

说是 海底电缆,其实只是用几条被复线扭成一股而已,那时对潮水的冲 击力估计不足,电缆虽架通了,但潮水一涨,把电缆冲断了,登陆部 队打了一晚上,情况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只能从敌人的报话机里判 断一些情况。

第二天决定从我台派出一部报话机去,但白天敌机 轰炸得利害,没法乘船过去,一直等到翌晨,才从海峡中徒涉上去, 方知战斗已在10月10日午夜胜利结束了,歼敌一千余人。

11日晚, 251团由大嶝岛出发,趁落潮时强攻小嶝岛,当即歼敌一个营。

15 日245团攻占角屿。至此,金门岛外围之敌除小金门外全部肃清, 为总攻金门扫清了障碍。

10月17日,兄弟部队解放了厦门岛,从此金门岛成了孤军残敌。

10月24日发起对金门岛总攻。这次战斗有28和29两个军参战,兵团授权由我28军指挥。

这是一次两栖作战,当时没有海军, 更谈不上什么海军陆战队之类的兵种,渡海工具全靠征集来的木 帆船。我军原系山东内陆部队,大都不善泅水,更不会驾船。船 上也没有救生圈,要筹集那么多的制式的救生圈,在那时是办不 到的,于是部队就地取材,用毛竹筒做成三角形的土救生圈。通信 联络,团以上指挥所配备了无线电报话机,团以下单位的船只之间 白天用旗语,夜间用灯光作为联络信号。

由于船只数量的限制,计划第一梯队登陆的部队有28军的244 团(以下简称四团)、251团(以下简称一团)、246团的一个营,29军 的253团(以下简称三团),共三个团一个营。

这三个团都是主力 团,四团是抗战期间组建的,是28军的建军团,曾在华东战场上与 国民党的王牌部队邱清泉的新五军和李弥的第8军、胡琏的第18 军打过许多著名的硬仗,三团也是29军的建军团。当时计划待第 一梯队登陆后返回的船只再渡第二梯队,预计当晚能返回一半船只,再渡两个团,那么在金门岛上足可站住脚跟。

傍晚前,我台奉命移进指挥所,指挥所设在一座侨眷的四层楼 里,电台设在四楼,隔壁就是作战室。阳台上架着一台炮兵观察镜, 白天可以观察到金门的战场情况。

我台立即与各师团电台调试机 器,校对波长,沟通了联络。这次各部都采用刚从福州缴获来的美 式 V—101 报话两用机,通话性能很好,曾在平潭战斗中保障了首 长的指挥,受到了首长的表扬。但数量有限,只能配备到团一级。

这时木帆船从各个防空区域开到了海边,在我们正面的海面 上已排成了整齐的队形,战士都背上了三角形的竹制救生圈上了 帆船。

这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风平浪静,能见度很好,是难得 的好天气。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就可启航。

就在这时, 接到兵团电报,敌胡琏兵团一部,从汕头乘三艘登陆舰撤退到金 门,具体兵力不详。突然出现这个新的情况,给指挥部带来了犹 豫,不知一艘登陆舰装载多少人,究系登陆艇或是登陆舰也搞不 清,只能胡乱估计了,每艘按300人计,三艘也不过千把人。

在那胜 利的形势下,不把千把人放在眼里,况且胡琏的这个十二兵团,就 是原来的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被全歼,胡琏是该兵 团的副司令,当时只身逃脱。现该兵团是重建的,估计不会有什么 战斗力。大家产生了轻敌思想。

事后得知每艘登陆舰装载3000人, 与原估计相差十倍。该兵团虽是重建的,但胡琏本人原是国民党 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的师长,忽视了他本人的指挥才能。

来源:大肥肥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