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师生共享云端资源!黔西南州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无边界课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4 01:04 1

摘要:“同学们可以看到,当电流通过导线流过灯丝时,灯丝将会发热并发光……”3月26日,贵州省晴隆县第二中学九年级3班,物理教师陈龙用智慧黑板绘制并讲解电学电路图,讲台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同学们可以看到,当电流通过导线流过灯丝时,灯丝将会发热并发光……”3月26日,贵州省晴隆县第二中学九年级3班,物理教师陈龙用智慧黑板绘制并讲解电学电路图,讲台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智慧黑板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有趣。”陈龙向记者介绍,相比于以前用投影仪上课,智慧黑板功能更加多样,既能粉笔板书,又能用手触控观看ppt视频、图片、动画等各种多媒体应用,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

贵州省晴隆县第二中学,教师用“智慧黑板”为学生授课

此外,智慧黑板还支持远程控制,不论在何地,只要进入后台就能观看课堂情况,可实现远程开关、远程喊话、远程教学等功能。

“自去年4月以来,学校40个教学班均已配备智慧黑板,且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学生们也都喜欢这种教学设备。”晴隆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李克说,学校还引入了智慧食堂、IP数字广播等系统,让校园管理更智能高效。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全县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已达100%,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宽带网络环境全覆盖。并通过‘金州教育云’平台、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初步构建起了‘城乡一体、优质共享’的数字教育生态。”晴隆县教育局电化教育股股长岑天海说。

贵州省晴隆县第二中学

教育数字化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需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晴隆县的探索只是黔西南州多维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天翼云打造“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应用“互联网 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路。

立足管理核心,“金州教育云”搭建起一体化管理架构,将“学、教、研、训、评、管”融合,让教育管理突破时空局限,实现高效、精准管理。

目前,该平台实名注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超170万个,教师空间9.2万个,实名注册率达100%,学生空间524402个、家长空间560440个,教学课堂1219898节,教学应用255个,名师空间905个,课程社区365个,平台资源总量达到1627910件。

AI课堂分析

同时,“金州教育云”还在教研与资源板块积极探索,利用智能研修系统开展“三个课堂”,已投入使用AI录播教室287间,普通直录播教室34间。并鼓励本地教师共建共享资源,形成贴合本地学情的资源库,将本地优质教学经验、特色课程数字化,为师生提供“近在身边”的学习资源。

“通过直录播设备,每一堂课都能被完整记录,还能通过平台对授课过程中师生九大教学行为进行AI智能精准数据分析,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兴义市红星路小学教务副主任宋玉萍说,教师不仅能通过平台参与本地教研活动,还能观看其他教师的优秀教研成果,拓宽教研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优化自身教学。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与册亨县者楼中心小学师生“同上一堂课”

作为教育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试点校,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在“支持校——项目校——帮扶校”三级链模式下,还探索出了“1 1 N”双师课堂模式、“CPR-MIC”AI课堂数据分析智能精准教研模式,打通了东西部的数字桥梁,实现了跨空间、跨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

“一头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沈阳文艺二校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学校,一头是册亨县者楼中心小学、望谟县民族小学、望谟县实验小学等民族地区学校,通过双师课堂,我们在吸收支持校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又内化吸收,并辐射到帮扶校。”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肖燕感慨,以“云”为桥,一块显示屏让课堂无边界。

以数字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通过“金州教育云”,黔西南州构建起“支持校—项目校—帮扶校”联动帮扶共同体,通过“线上互联 线下互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如今,“三地同上一堂课”的新型教育模式已在全州蔚然成风。

让数字技术服务于师生成长。在推动教育云数字化转型中,黔西南州还积极开展智能培训,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开通近千个省州县名师网络工作室,开展超500次线上竞赛,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让教师成为教育数字化的践行者与推动者。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黔西南州将持续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以教育数字化为支撑,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探索新发展阶段教育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打造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生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