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的根子,就出在那份看似写满了体面的纸上,里面藏着一个后来被证明是致命的漏洞,它对再婚后的财务支持只字未提,这给汪小菲后来所有源源不断的支付行为,在公众眼里从单纯抚养孩子,悄悄变成了供养前妻的新家,事情的性质就这么彻底变了。大S与旧爱具俊晔的闪婚,就像一根火
那份离婚协议,从签下的第一秒起,就不是和平书,是宣战书吧?
一切的根子,就出在那份看似写满了体面的纸上,里面藏着一个后来被证明是致命的漏洞,它对再婚后的财务支持只字未提,这给汪小菲后来所有源源不断的支付行为,在公众眼里从单纯抚养孩子,悄悄变成了供养前妻的新家,事情的性质就这么彻底变了。大S与旧爱具俊晔的闪婚,就像一根火柴,瞬间点燃了这条早已埋好的引线。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场著名的“天价电费”风波,汪小菲用一个所有人都能听懂的生活细节,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冤大头,那次公关打得极其漂亮,舆论风向一夜逆转。紧接着的床垫事件,大S那边也不含糊,直接把一个充满愤怒的指控,变成了一场被媒体直播销毁的荒诞剧,让汪小菲的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从此,战火彻底从线下烧到了线上,张兰的直播间成了这场家庭战争的总指挥部,所有家事都被巧妙地编织成剧本,公众的每一次围观,每一次站队,都精准地转化成了她直播间的销售数字,一套自己玩自己的循环就这么形成了。大S那边也不是没有反击,那张汪小菲亲笔写的借条和银行流水,是她罕见地从防守姿态转为主动出击,试图用冰冷的事实对抗汪家汹涌的情绪叙事。可效果嘛,并不算好。汪小菲后来的醉闯豪宅,几乎是把他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受害者形象亲手砸了个粉碎,直接给对方送去了指控他情绪不稳的铁证。最近,他官宣再婚,又把战线扩大到起诉S妈和小S,这已经不是被动防御了,而是主动开辟新战场,想用增加对方诉讼压力的办法,逼对手露出破绽。
我看到很多人还在吵,这场没完没了的闹剧,到底是为钱还是为口气。要我说,这压根就是两码事被搅和在了一起,它本质是一份协议的两种解释权之争,一种是法律解释,一种是道德解释。大S和她的律师团队,死死守住的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文本,协议怎么写,我就怎么做,这是她们的盾牌。而汪小菲和张兰,拼命争夺的是普通人心里的那杆秤,也就是道德文本的解释权,他们不断用“窝囊”、“冤大头”这种极具煽动性的词汇,来争取大众的情感支持。张兰的直播间,就是一个道德法庭,每天都在对缺席的被告进行审判,支持者在这里找到了共鸣,也加固了这种认知的围墙。双方都在利用两岸不同的舆论环境和司法程序,一个在大陆这边喊冤,一个在台湾那边走法律,隔空对打,好不热闹。
我看这事儿往后走,打的已经不是钱了,而是消耗战,看谁先耗死谁。当双方开始互曝住址银行账户,攻击对方精神状态的时候,战争就已经进入了旨在彻底摧毁对方人格的阶段。汪小菲再婚,或许想给自己的人生找个稳定器,也想向外界宣告他翻篇了,试图在舆论上做个切割。但只要那份协议还在,只要孩子们的探视权还能成为筹码,这个故事就很难真正落幕。这场纷争里最无声也最可怜的,其实是两个孩子,他们被动地卷入父母的名利场,成了这场舆论战中最显眼的道具。公众总有看腻的一天,到时候靠着骂战撑起来的热度,摔下来会很疼。这场战争,可能根本不会有赢家。
来源:雾里静谧赏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