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当上皇帝后,李渊焕发了第二春,以一年生三个的速度“批发”了二十多个儿女。不过,李渊身处万花丛中,要讲究雨露均沾,所以女人们往往是能开一次花结一次果,然后就靠边站了。
当李渊提出想要册封心爱的女人做皇后时,宇文昭仪吓了一跳,随即俯身拜地,以德行浅薄为由拒绝了皇帝的好意。
自从当上皇帝后,李渊焕发了第二春,以一年生三个的速度“批发”了二十多个儿女。不过,李渊身处万花丛中,要讲究雨露均沾,所以女人们往往是能开一次花结一次果,然后就靠边站了。
宇文昭仪是个唯一的例外,她给李渊生了两个儿子,即十一子韩王李元嘉、十九子鲁王李灵夔。
说起来也挺不可思议的,这位宇文氏嫁给李渊时已经28岁,按照古人的习俗,这个年龄都可以当祖母了,所以她极有可能是二婚。
作为皇帝,李渊的女人都是“精品”,为什么会娶一个“大龄剩女”?而且竟然想册封她为皇后呢?
这跟宇文氏的哥哥宇文士及有关,当年李渊在隋朝为官,跟宇文士及是密友。“密”到什么程度呢?隋炀帝时期,二人有一次私下密谈,宇文士及竟然鼓动李渊谋取天下。
后来,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并裹挟萧皇后等人北上,结果却被窦建德打败。期间,宇文士及派人悄悄给李渊送了一只金环,暗示自己想投靠已经在长安称帝的李渊。
宇文化及被杀后,宇文士及拒绝部下的拥戴,带着妹妹西行投奔了李渊。
李渊顿时心花怒放,你说你,来就来了,还带这么贵重的一件礼物,朕收下了,于是宇文氏成了李渊的昭仪。
虽说宇文氏年纪大了点,但依旧楚楚动人,更难的是,这个女人知书达理,聪慧贤淑。从政治层面讲,宇文兄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宇文述,其家族影响力不可小觑,所以娶了宇文氏就等于获得了宇文家族的票选,这对李唐江山至关重要。
所以,宇文昭仪是块金疙瘩,宝贝得很。于是李渊“一冲动”,舞者凤冠就想往宇文昭仪的头上扣,于是后人就迷糊了:要是宇文昭仪真的被册封为后,李元嘉被立为太子,哪里还有“玄武门之变”?
有些事不能想当然,估计李渊看到这个结论,会笑得牙齿满天飞:皇后的儿子就必须是太子?朕也就随口一说,逗美人开心呢!
当然,这是我的“想象”,不过也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自古皇后就不能随便立,一不小心就会酿成“骊姬之祸”。
李渊的处境跟晋献公一模一样,嫡妻死得早,留下三个嫡子,老大已经被册封为太子。如果宇文昭仪被册封为继后,那么她的两个儿子也成了嫡子,从法理上讲,李元嘉也具备了角逐太子的资格。
晋献公糊涂,被骊姬搞昏了头,结果父子相残,晋国也被搞丢了半条命,李渊如果不犯浑,断然不会拿江山社稷开玩笑。
宇文昭仪大概也看出了李老头的“哄老婆把戏”,所以拒绝了所谓的“好意”。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宇文昭仪的人生智慧,如果“顺坡爬”,搞得李渊下不来台,甚至想假戏真做,恐怕就要遇上大麻烦了。
宇文昭仪的“智慧”何在?
首先,她的儿子年龄太小,跟李建成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李建成比李元嘉大三十岁,甚至比宇文昭仪还要大两岁。“玄武门之变”那年,李元嘉才7岁,你让你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跟江湖老油条打擂台,开什么玩笑?
在大唐开国战争中李建成立下了大功,第一战“西河之战”就是他打赢的,彼时连李世民都是大哥的小跟班。作为嫡长子,大唐建立之初李建成就被立为太子,这既是众望所归,也是法理的必然结果。
其次,李建成的背后是关陇集团,而李元嘉则“四六不靠”。
作为李家的嫡长子、帝国的太子爷、大唐帝国的缔造者之一,李建成早早地就获得了天下最强大的门阀势力关陇集团的拥戴,这个优势连李世民都羡慕得要死。
朝堂本就是个利益场,关陇集团也不例外,李建成就是他们的提款机,你想动他就得有一个更牛的势力,李元嘉有吗?
有人说“有”,比如宇文士及和宇文家族。
别跑,先吃我一盆冷水!宇文士及的这个“宇文”本来就冒领的,跟北周正牌的“宇文”不是一个量级。虽然宇文述父子在隋朝确实够风光,但请别忘了,唐朝建立时,宇文家族的衰败速度“近视眼都能看得清”。
所以,用“宇文家族”对抗关陇集团,如同用隋朝的尚方宝剑斩唐朝的官。这一点宇文士及最清楚,所以这伙计虽然很得宠,但却活得小心翼翼。
宇文士及一生谨慎,即便跟家里人也从不谈宫中的事。此人一辈子恪守一个信条——绝不犯政治错误,一切唯皇帝马首是瞻,皇帝说“那是一匹马”,他绝不敢说是“鹿”。
李世民也看出了宇文士及的这个特点,所以没敢让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密谋,哪怕彼时宇文士及的身份是天策府司马。
这种人根本不敢有野心,指望他给李元嘉保驾护航,估计想一想他就会吓破胆。
也有人会说,李元嘉还有一个最牛的“护法师”,那就是李渊,作为皇帝,只要他愿意,皇太子跟玩似的。
李渊确实喜欢李元嘉,用史书的说法就是李元嘉得到的宠爱无出其右。不过,父亲的爱难道就是一种,爱他就要给他一切?不尽然吧?
后人对李渊极度低估,其实这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在建立大唐帝国的过程中,他的卓越的眼光、高超的手法让人叹为观止。我们之所以认为“李渊弱爆了”,其实是有人故意让我们看到的假象,原因你懂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有一位可心的娇妻,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爱屋及乌,这孩子也会比别的儿子多块糖。这是人之天性,跟政治思考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
就算李渊有这个心思,他起码得需要时间培养李元嘉吧?需要给李元嘉修筑后盾吧?请问年近六旬的李渊有勇气说“向天再借五百年”吗?
总之,宇文昭仪很聪明,她不可能让儿子去做鸡蛋碰石头的事。
最后,宇文家族的大起大落是前车之鉴,李家兄弟的纷争是触手可及的祸端。
当年宇文述是多么的风光,他出将入相,帮隋炀帝扳倒了太子杨勇,因此成了当朝大红人。宇文家族风光的时候家有僮仆千人,宇文士及还娶了隋炀帝的女儿南阳公主。
可是一场变故后,宇文家族灰飞烟灭,靠李渊这棵大树,宇文兄妹总算劫后余生。对处于风暴眼中的他们来说,陡然的富贵何尝不是灾难的开始?
宇文士及活得战战兢兢,聪慧的宇文昭仪就那么不长心眼?尤其是看到李建成、李世民的兄弟之争时。
终于说到正题了,说“宇文昭仪为皇后,李元嘉为太子,就可以避免玄武门之变”,这见识可以跟幼儿园小朋友一拼。
首先,“玄武门之变”绝不是李建成、李世民哥俩的互殴,而是两大政治集团的厮杀,李元嘉连入场资格都没有。
前面之所以啰里啰嗦说了那么多“跑题”的废话,就是为了这里省点笔墨。
如果只考虑李建成和李世民哥俩的私人利益,他们其实是可以妥协的,尤其是李世民,大可以做本分的亲王,犯不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冒险。可问题是,李世民代表了关东集团的利益,他们为了利益最大化,必须推着李世民往前走。
李建成呢?他其实也没必要跟李世民搏个你死我活,但关陇集团的诉求必须要求除掉李世民。
这就是哥俩的矛盾无法调和的原因,利益集团搏杀的必然结果就是“玄武门之变”。
李元嘉代表谁?你代表不了谁,又能靠谁来阻止“玄武门之变”?连李渊都做不到,“鼻涕泡”能做到?
其次,我们退一步,假设李元嘉找到了自己的背后势力,充其量也就是多了一场“玄武门之变”,而不是避免了“玄武门之变”。
个人利益一旦被上升为利益集团的斗争,就像掉进旋涡里,根本无法摆脱。李建成、李世民会骨肉相残,还差李元嘉这坨小鲜肉吗?
我敢肯定,一旦李元嘉被立为太子,结果无法是以下几种:
一,李建成、李元嘉两大集团厮杀,李世民后发制人。
二,李建成、李世民先联手搞掉李元嘉,再进行终极决斗。
三,李世民联手李元吉先干掉李建成,再背后捅刀干掉李元嘉。
几种组合方式,您尽可以展开联想,但结果不会改变,那就是三方背后的势力会推着三个“话事人”死磕到底,用他们的命替自己赚长期饭票。
这个数学题不难做,李建成和李世民只有一个“玄武门之变”,但哥仨掐起来的话,至少会多出一场,说不定还能将李渊捎进来,热闹极了。
老李,宇文妹子香不?还想换太子吗?
来源:寻根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