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
今天是2025年4月4日,阴历三月初七,已巳蛇年,清明节气。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节气,万物生长,天气渐暖,但春季仍有冷暖交替的特点,易引发湿邪、肝火旺盛等问题。因此,养生需遵循顺应自然、调养身心的原则,注重饮食调理、起居调整、运动养生以及情志调节。
饮食方面,宜用清补之品,食甘减酸,温润阳气,益肝和中。春季肝气旺盛,食酸易致肝气更旺,影响消化功能。脾胃虚弱者少吃性寒食物,以防阳气生发受阻。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代茶饮,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将冬季体内积存的寒邪散发。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细菌、病毒极易滋生,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胃病多发季节。起居、外出,应注意添减衣物,“勿极寒,勿过热”,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等良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如遇不适,应及时就医。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又是一次文化追忆。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清明从一个节气变成一个节日。对天地来说,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对身体来说,我们的身心经历一番洗涤,此时洁净如风。气清景明,多美好的日子啊!请珍惜这一个清洁明净的时光吧!
下面欣赏几首描写清明节气的古体诗词,感受一下古人们在这个节气时的心境。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长安清明》
唐·韦庄
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清明》
明·张岱
清明多雨色,绿柳暗长堤。
客里逢佳节,天涯忆故栖。
按照惯例,每逢节令作诗一首:
《清明2025》
梓 健
细雨如烟笼翠微,
踏青祭扫两相随。
纷华过眼由他去,
且沃新泥护蕊肥。
下面是2019、2020、2022、2023、2024年的清明节气时所作的小词,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诗词的魅力应该是即景、即情、即思、即赋,片刻间的感触借词抒叙,也是人生美妙之事。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