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圈刚刷到这条,我妈就把家族群名改成了“长寿O型联盟”。
“O型血能多活十年?
”——朋友圈刚刷到这条,我妈就把家族群名改成了“长寿O型联盟”。
三分钟后,大姨甩来一篇“血型决定性格”的10万+,说A型血容易焦虑,B型血花心,AB型血是天才。
血压瞬间飙到180的,是我这个学医的表妹。
先泼盆冷水:血型从受精卵那天就焊死在DNA里,想靠它改命,不如信星座。
但血型也不是完全没用,它像一把钥匙,偶尔能打开疾病的小门缝——只是门后藏什么,还得看你怎么活。
先说最吓人的“寿命论”。
日本厚生劳动省追踪了40万人,发现O型血平均寿命确实比A型多活0.3年。
听起来像中彩票?
别急,这0.3年早被抽烟、熬夜、外卖抵消了。
真正让O型血偷着乐的,是胃溃疡风险低40%,代价却是更容易胃出血——就像免了门票,但景区里摔一跤得自己掏医药费。
A型血更惨,2023年《自然》那篇论文直接点名:冠心病风险高5%,胃癌风险高18%。
但研究也补了刀:这些数字的前提是每天两包烟+顿顿红烧肉。
隔壁坚持晨跑的A型大爷,体检报告比90后还漂亮。
蚊子爱叮谁?
去年广东疾控抓了5000只蚊子做实验,发现它们对血型的执念还不如对汗臭的执着。
O型血被叮的概率只比A型高0.2次/小时,但涂了六神花露水,管你什么血,蚊子都绕道飞。
所以下次被叮,别怪爸妈给的基因,怪自己忘了喷驱蚊水。
性格测试更离谱。
韩国2024年刚扒了8万人的数据,发现B型血“花心”的概率和星座里的射手座一样——纯属统计噪音。
倒是有个意外发现:相信血型性格论的人,更容易在相亲时因为“八字不合”错过真爱。
这算不算是血型对人生的唯一真实影响?
真正该盯着的,是血型说明书里没写的部分。
比如O型血的人献的血能救所有人,但自己只能收O型血——像极了生活里那些总被当树洞的老好人。
A型血的人红细胞像穿了盔甲,疟疾原虫啃不动,但在青藏高原反而容易高反。
这些小彩蛋,比“多活几年”的空头支票有趣多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体检报告上那个“A型”“B型”,和支付宝余额一样,只是个数字。
真正决定你能蹦跶多久的,是今晚十点你选的是夜跑还是熬夜,是烧烤还是沙拉。
毕竟,基因负责发牌,怎么打还得看你自己。
来源:雨幕轻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