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客体恒常性缺失(为什么别人不回应,你就情绪失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00:26 1

摘要:凌晨一点,小敏看到手机上“对方正在输入中……”的提示突然消失,心跳仿佛暂停了一下。半小时前她向男友抱怨加班很累,心情烦躁,但一直没得到回复。她不断翻阅聊天记录,心里充满了疑问:“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他是不是厌烦我了?”“他是不是和别人在一起?”这种情形不仅

凌晨一点,小敏看到手机上“对方正在输入中……”的提示突然消失,心跳仿佛暂停了一下。半小时前她向男友抱怨加班很累,心情烦躁,但一直没得到回复。她不断翻阅聊天记录,心里充满了疑问:“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他是不是厌烦我了?”“他是不是和别人在一起?”这种情形不仅出现在伴侣之间,在朋友、亲人乃至同事间也很常见。因为缺乏及时回应,人们会陷入自我怀疑,感到无助焦虑,甚至情绪失控。从心理学角度看,“等待回应”的背后隐藏着我们未被治愈的创伤。

有一种心理现象叫“价值感的外部依赖”,指的是个体将自身价值过多依赖于外界评价和他人回应。有这种心理的人容易不自觉地将他人的回应与自我价值联系起来。比如我刚工作时,曾熬夜修改方案并发给主管,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内心充满自我质疑,最终难过得偷偷落泪。实际上,主管只是太忙,无暇查看消息。

当我们过度依赖他人的回应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时,就会陷入一种不健康的模式:当对方回应时,感觉被重视,认为自己有价值;反之,则开始怀疑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不够好,导致负面情绪和情绪失控。美国心理学家Nathaniel Branden指出,把回应等同于价值认可是隐蔽的自我攻击。就像婴儿需要母亲的回应来确认存在感一样,成年人在得不到回应时也会触发原始焦虑,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对此,建议建立“价值锚点”,写下三件让自己自豪的事情并贴在显眼处,当焦虑袭来时告诉自己:“我很好,我的价值不需要他人肯定。”如果是工作上的事,可以设定等待期限再追问;若是等人,则先照顾好自己,如做饭或看电影。此外,还可以写下各种可能性,客观分析对方可能的原因,设置“情绪缓冲带”,减少焦虑。

有时,“不被回应”会让人感觉爱消失了。这可能是童年时期的心理缺失造成的客体恒常性缺失。对一个拥有健全客体恒常性的人来说,短暂的分离不会引起强烈痛苦;而缺失者则会在不被回应时感到被抛弃,觉得爱已消逝,进而采取极端方式求得回应。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建立“回应资源库”,收藏温暖的聊天记录,在不安时重温以重建安全感;书写情绪日记,记录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帮助缓解当下情绪。

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李亚敏老师,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多年,擅长处理童年创伤和个人成长问题。如果你希望进一步疗愈自己,不妨尝试壹心理提供的咨询服务。

来源:玲儿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