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4岁,本该是攒第一桶金的年纪,她却把闹钟一关,一躺就是两年。
24岁,本该是攒第一桶金的年纪,她却把闹钟一关,一躺就是两年。
天津,00后,辞职后窝在男友家,靠男朋友每月五千块工资过活。
爸妈至今以为她朝九晚五,她对着电话嗯嗯啊啊,转头继续刷手机。
热搜爆了:有人骂啃老,有人喊理解。
我看完只想问一句——这口“喘息”,到底能喘多久?
她原先干的是广告执行,三个月里一个人顶三个岗。
早上七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到家,电脑不离手。
老板一句“年轻人多锻炼”,她连周末都赔进去。
某天凌晨三点,她盯着屏幕里还没改完的方案,忽然心跳飙到一百六。
第二天递辞职信,连赔偿都没要,拎包走人。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赢了,赢回一条命。
男友在地铁公司上班,早八晚五,工资不高,但人好说话。
房租两千,吃喝两千,剩下一千攒着给爸妈买礼物。
她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追剧,晚上打游戏。
饭点到了,男友把外卖摆好,她边吃边夸“老公真棒”。
日子像被按了暂停键,爽是真爽,空也是真空。
爸妈偶尔视频,她提前把工牌挂脖子上,背景换成P好的办公室。
“今天加班,晚点回。
”
挂断后,她把工牌一扔,继续躺。
谎言说多了,自己都差点信了。
可每到月底,看着银行卡只剩两位数,心里还是咯噔一下。
网上吵翻了。
有人说她废,有人说她活明白了。
我翻了翻数据,45%的年轻人因为压力想逃,60%觉得生活不该只有工作。
数字冷冰冰,落到个人身上,就是喘不过气的胸口和凌晨的急诊。
可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技能会生锈,简历会断层,男朋友的耐心也会磨损。
现在五千块够花,三年后呢?
五年后呢?
爱情不是长期饭票,谁都不是谁的永动机。
我见过另一个姑娘,同样被工作逼到崩溃。
她没辞职,而是去上了三个月心理咨询,学会了说“不”。
公司后来给她调岗,工资没涨,但工作量减半。
她说,自己不是变懒了,是变精了。
把命搭进去,不值。
躺平不是罪,但得躺得明白。
喘口气可以,别把气口堵死。
今天你能靠男友,明天就得靠自己。
社会再多元,账单从不多元,它只认数字。
最后一句话:
你可以暂停,但别忘了按下播放键。
来源:森林中收集松果的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