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祖朱温:从无赖到帝王的乱世铁血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02:07 1

摘要:中和二年(882 年)的同州城头,秋风卷着沙尘拍打在垛口上。朱温拄着沾满血污的长剑,望着城下潮水般退去的唐军,脸上横肉因狞笑而扭曲。这位三十岁的起义军将领,左额一道伤疤从眉骨延伸至太阳穴 —— 那是上个月与唐军厮杀时被流矢划伤的印记,此刻正随着他粗重的呼吸微微

中和二年(882 年)的同州城头,秋风卷着沙尘拍打在垛口上。朱温拄着沾满血污的长剑,望着城下潮水般退去的唐军,脸上横肉因狞笑而扭曲。这位三十岁的起义军将领,左额一道伤疤从眉骨延伸至太阳穴 —— 那是上个月与唐军厮杀时被流矢划伤的印记,此刻正随着他粗重的呼吸微微颤动。三天前,他收到黄巢从长安发来的斥责诏书,墨迹未干的字里行间满是猜忌,仿佛在说 “汝久围同州,恐有异心”。城角的刁斗发出沉闷的声响,朱温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忽然转身对亲卫说:“备笔墨,我要给大唐节度使王重荣写降书。” 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在背叛中诞生的决定,会让他从黄巢麾下的同州防御使,一步步蜕变为终结大唐三百年基业的后梁太祖;而他那双曾握过镰刀与屠刀的手,终将攥住天下最尊贵的玉玺。

砀山无赖:在饥饿与暴力中滋生的狼性

大中六年(852 年),砀山(今安徽宿州)午沟里的朱家茅草屋,一个婴儿在雷鸣中降生。父亲朱诚是村里的私塾先生,靠着教几个孩童读书勉强糊口,临终前攥着妻子王氏的手,指着襁褓中哭声如狼嚎的婴儿说:“此子哭声不凡,就叫‘温’吧,盼他日后能温和待人。” 可这孩子自小便显露出顽劣本性,六岁时便偷邻居家的鸡,被抓住后非但不认错,反而咬得对方手背鲜血淋漓。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哥哥朱全昱、朱存投奔萧县地主刘崇,寄人篱下的日子里,他却整日游手好闲,要么在赌场里掷骰子,把母亲给的零花钱输得精光,要么带着村童拦路抢劫过路的货郎,刘崇见了常骂:“这无赖早晚要惹出人命!”

朱温十岁那年,因偷了刘崇家的耕牛换钱赌博,被吊在房梁上用柳条抽打。鞭子落在背上,打得皮肉绽开,他竟一声不吭,只是死死盯着刘崇,眼中射出怨毒的光。刘崇的母亲见状,急忙让人放下他:“这孩子眼神像狼,留着或许有用。” 老太太为何护着他?据说有次她见朱温在灶台边熟睡,竟梦见一条赤蛇盘在他身上,从此便认定他是不凡之人。后来每当刘崇要教训朱温,老太太总会护着他,说:“此子非凡人,不可轻辱。” 朱温却毫不感恩,照样偷鸡摸狗,有次甚至把刘崇女儿的绣花鞋偷来,挂在村口老槐树上,气得刘崇抄起扁担追了他三里地,直到他跳进河里才罢休。

十五岁时,砀山遭遇蝗灾,庄稼颗粒无收。地里的蝗虫多得像乌云,飞过时遮天蔽日,啃完庄稼又啃树皮。朱温带着二哥朱存在路边抢劫过往商队,用蒙汗药放倒了三个盐商,抢来的盐换了半袋糙米。回家路上,见一个老婆婆抱着孙子乞讨,孙子饿得直哭,老婆婆把仅有的一块窝头往孙子嘴里塞,自己咽着口水。朱温竟夺过老婆婆手里的窝头,塞给饿得直哭的侄子。二哥骂他:“你抢来的东西,凭什么给外人?” 他瞪着眼说:“要抢就抢富人,欺负老弱算什么本事!” 这话传到刘崇耳中,老头冷笑:“小无赖还想立牌坊。”

乾符四年(877 年),黄巢起义军路过砀山,25 岁的朱温正因为赌输了钱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嘴角淌着血。他见起义军士兵个个手持刀枪,威风凛凛,粮草充足,当即扯掉身上破烂的衣服,拉着二哥朱存跪在路边:“我等愿随将军们杀贪官,求条活路!” 头领见他身材魁梧,肩宽背厚,眼神凶狠,便收他入伍。临走前,他跑到刘崇家,把当年偷牛的钱扔在地上:“老子不欠你的了!” 刘崇看着他被尘土染黑的脸,忽然想起老太太的话,竟说不出话来。

入伍后的朱温,在战场上如鱼得水。他第一次参加战斗,便赤手空拳夺了唐军的长矛,一口气杀了三个敌人,长矛上的鲜血溅了他一脸,他却笑得格外狰狞。黄巢见他勇猛,提拔他做了队长。攻打郓州时,他带十个人趁夜爬上城墙,杀了守城的哨兵,割下他们的首级扔到城下,吓得其他守军不敢上前,他趁机打开城门,让起义军顺利入城。战后论功行赏,黄巢赐他一把宝刀,他却把赏赐全分给弟兄们:“跟着我朱温,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们的!” 弟兄们从此对他死心塌地,喊他 “朱三郎”—— 因他排行第三。在攻打汝州时,他身先士卒,被箭射中左臂,仍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拿下城池才肯包扎伤口,黄巢得知后赞叹:“朱三郎真乃猛将也!”

黄巢麾下:在刀光剑影中攀爬的野心

广明元年(880 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朱温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驻守东渭桥。这里是长安的东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他在这里结识了砀山同乡敬翔,敬翔精通兵法,却因科举失利而流落长安。朱温见他谈吐不凡,便请他做自己的谋士,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敬翔劝他:“将军勇猛有余,谋略不足,若想成就大事,需多读兵书。” 朱温便让敬翔每天为他读《孙子兵法》,听到 “兵不厌诈” 时,他拍着大腿说:“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

中和元年(881 年),朱温奉命攻打同州。唐军守将司马邺是个老狐狸,深知朱温勇猛,坚守不出。朱温便让人在城下骂阵,把司马邺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从早骂到晚,骂得司马邺在城楼上坐立不安。司马邺怒不可遏,率军出城迎战,被朱温引入埋伏圈,全军覆没。朱温占领同州后,娶了刺史王重荣的侄女为妻。王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容貌秀丽。婚礼当天,朱温穿着崭新的官服,却仍习惯性地摸腰间的刀柄,吓得伴娘直哆嗦。新婚之夜,王氏劝他:“夫君如今已是大齐将领,当收敛野性,多行善事。” 朱温嘴上答应,心里却想:“在这乱世,善良能当饭吃?”

驻守同州期间,朱温展现出惊人的统治才能。他规定士兵不得抢劫百姓,违者斩立决;还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减免赋税。有个士兵抢了百姓的鸡,被他当众斩首,悬首三日,从此军纪严明。不到一年,同州便恢复了生机,百姓们都说:“朱将军比唐朝的官强多了。” 可黄巢却对他日益猜忌,派来的监军使孟楷处处掣肘,甚至克扣军粮。有次唐军来攻,兵力是朱温的三倍,朱温请求援兵,黄巢却迟迟不发,害得他差点兵败。朱温望着长安方向,咬牙道:“黄巢这瞎子,迟早要败在自己手里!” 孟楷还向黄巢诬告朱温拥兵自重,黄巢虽未降罪,却也对他更加疏远。

中和二年(882 年)九月,朱温正式投降唐朝。唐僖宗喜出望外,赐名 “全忠”,任命他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当他穿着唐朝官服拜见节度使王重荣时,王重荣拍着他的肩膀说:“全忠啊,好好干,朝廷不会亏待你。” 朱温磕头谢恩,心里却冷笑:“等我站稳脚跟,谁亏待谁还不一定呢。” 他当即率军反攻起义军,昔日的袍泽成了刀下亡魂,他却面不改色,说:“各为其主,怪不得我。” 有个老部下哭着问他:“将军,我们不是说好要一起杀贪官吗?” 他一剑把对方杀了,说:“不识时务的东西!”

中和三年(883 年),朱温与李克用联手攻打长安。李克用是沙陀族猛将,英勇善战,看不起朱温这种叛徒,宴会上当众骂他:“你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也配与我同席?” 朱温表面赔笑,心里却埋下仇恨的种子。攻破长安后,李克用喝醉了酒,住在上源驿,朱温半夜派士兵放火,想烧死他。大火燃起时,恰好下起大雨,李克用侥幸逃脱,从此与朱温势不两立。两人的争斗持续了二十多年,成了晚唐最致命的内耗,也让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

汴州立业:在铁腕与智谋中稳固的根基

光启二年(886 年),朱温被任命为汴州刺史,镇守开封。汴州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是兵家必争之地。他刚到任,便杀了五个为非作歹的军痞,他们是前刺史的亲信,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朱温把他们的首级挂在城门上示众,吓得士兵们不敢再胡作非为。他重用敬翔等谋士,整顿吏治,发展生产,鼓励商人来汴州贸易,汴州很快成为中原地区最繁华的城市。有次蝗灾爆发,百姓颗粒无收,他带头吃蝗虫,说:“这东西也是粮食,有什么不能吃的?” 士兵们见主将如此,也跟着吃起来,总算度过了灾荒。

文德元年(888 年),唐昭宗即位,朱温被封为东平郡王。他开始招揽人才,不管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委以重任。有个叫葛从周的将领,原本是黄巢部下,投降朱温后,因作战勇猛被封为禁军统领。朱温还重视农业,下令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规定农民只需缴纳三成赋税,其余归自己所有,百姓们纷纷前来归附,汴州的人口越来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

龙纪元年(889 年),朱温与郓州节度使朱瑄、兖州节度使朱瑾发生冲突。朱瑄和朱瑾是兄弟,两人兵力雄厚,对朱温构成了很大威胁。朱温决定先打郓州,他派葛从周率军偷袭,却被朱瑄击退。朱温亲自率军出征,与朱瑄在寿张展开决战。朱瑄的军队很有战斗力,朱温初战失利,退守营寨。夜里,他想出一计,让士兵们在营寨外挖掘壕沟,又在里面布满尖刺,然后派少量士兵去挑战,假装败退。朱瑄不知是计,率军追击,陷入壕沟,死伤惨重。朱温趁机率军出击,大败朱瑄,占领了郓州。

朱瑾见朱瑄战败,率军前来支援,与朱温在中都展开激战。朱温亲自上阵,与朱瑾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朱温用计诱骗朱瑾,说要与他议和,在阵前饮酒结盟。朱瑾信以为真,带了少量亲信前来,被朱温埋伏的士兵擒获。朱温杀了朱瑾,占领了兖州,从此控制了山东地区。他在山东实行宽松的政策,鼓励农民耕种,商人经商,山东很快恢复了生机,成了他重要的后方基地。

大顺二年(891 年),朱温被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了唐朝的宰相之一。他的势力越来越大,引起了其他藩镇的忌惮。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联合起来,反对朱温。朱温却毫不畏惧,他说:“这些人都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他积极备战,训练军队,等待时机成熟便出兵讨伐他们。

中原争霸:在背叛与杀戮中扩张的版图

景福元年(892 年),朱温率军攻打徐州节度使时溥。时溥曾是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后来投降唐朝,与朱温素有嫌隙。朱温派大军包围徐州,却久攻不下。徐州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时溥又坚守不出,朱温一时无计可施。敬翔献计策:“时溥粮草不足,我们可以假装撤兵,引诱他出城追击。” 朱温依计行事,下令军队撤退,故意留下一些粮草和兵器。时溥果然中计,率军出城追击,被朱温埋伏的军队大败,徐州城也被占领。进城后,他下令屠城,杀得徐州血流成河,时溥全家自焚而死。手下劝他:“杀得太多了,会失民心的。” 朱温却说:“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乾宁元年(894 年),朱温攻打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李匡威是北方的强藩,拥有强大的骑兵。朱温与李匡威在鸡泽展开决战,李匡威的骑兵很厉害,朱温的军队抵挡不住,纷纷败退。朱温亲自率军冲锋,大喊:“弟兄们,跟我上!” 士兵们见主将如此勇猛,也跟着冲锋,终于击退了李匡威的军队。朱温占领幽州后,收编了李匡威的骑兵,实力大增。

乾宁四年(897 年),朱温与李克用在柏乡展开决战。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勇猛善战,朱温初战失利,退守营寨。夜里,他让士兵们在营寨外挖掘壕沟,又在里面布满尖刺。第二天,李克用率军来攻,陷入壕沟,死伤惨重。朱温趁机率军出击,大败李克用,从此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藩镇。他站在战场上,望着满地的尸体,对敬翔说:“总有一天,我要让整个天下都姓朱。”

光化元年(898 年),朱温被封为宣武、宣义、天平三镇节度使,控制了河南、山东、河北等大片地区。他开始干预朝政,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朝廷各个部门。唐昭宗成了他的傀儡,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有次唐昭宗想任命一个自己信任的人为宰相,朱温不同意,说:“这个人不可靠,不能任命。” 唐昭宗只好作罢。

天复元年(901 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昭宗。他把昭宗迁到洛阳,以便更好地控制。路上,他杀了所有跟随昭宗的宦官和宫女,说:“这些人都是祸害,留着没用。” 到了洛阳,他又杀了昭宗身边的亲信,换上自己的人。昭宗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有次昭宗宴请朱温,席间忍不住说:“全忠啊,我把性命都托付给你了,你可不能辜负我。” 朱温假意磕头:“陛下放心,臣定会保护陛下周全。”

篡唐建梁:在权谋与血腥中登基的帝王

天佑元年(904 年),朱温觉得唐昭宗碍事,便派亲信蒋玄晖杀了他,立昭宗的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消息传出,天下哗然,李克用、李茂贞等藩镇纷纷起兵讨伐朱温。朱温却毫不在意,说:“这些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他派大军迎击,很快便击退了他们。

他加快了篡唐的步伐,先是杀了朝中三十多个反对他的大臣,把他们的尸体扔进黄河,说:“让这些人去投河喂鱼吧。” 然后,他逼迫唐哀帝封他为魏王,加九锡,享受皇帝的待遇。唐哀帝不敢不从,只好照办。

天佑四年(907 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定都开封。登基那天,他穿着崭新的龙袍,站在祭天台上,接受百官朝拜,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刘崇家当佣人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他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还改革了一些弊政,想做个明君。他下令废除唐朝的一些苛捐杂税,减轻农民的负担;还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一时间朝政有了些起色。

可他的本性难移,很快便暴露了残暴的一面。他猜忌心越来越重,对功臣动辄杀戮。敬翔多次劝谏,他却不听,说:“这些人功劳太大,不杀会威胁到我的皇位。” 他甚至杀了自己的养子朱友文,只因朱友文深得人心,怕他篡位。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聪明能干,为朱温立下了不少功劳,却被朱温无情地杀害,大臣们都感到心寒。

开平二年(908 年),朱温率军攻打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李存勖年轻有为,继承了李克用的爵位和军队,与朱温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朱温在柏乡再次被李存勖打败,损失惨重。他回到开封后,更加暴躁易怒,对大臣们动辄打骂,甚至杀人。

乾化二年(912 年),朱温病重,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他的儿子朱友珪见他病重,怕他把皇位传给别人,便发动政变,杀了朱温,自立为帝。朱温死时,享年 61 岁。

功过是非:在历史尘埃中定格的争议

朱温他的一生,充满了背叛与杀戮,既建立了后梁王朝,结束了唐朝的统治,又因残暴不仁,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的故事,成了五代十国乱世的一个缩影,让后人感慨不已。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评价朱温:“朱温起于盗贼,卒篡唐室,其为人凶狡多谋,善用权术,然残暴不仁,终致祸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朱温之恶,甚于桀纣,其灭亡也是必然的。”

如今,在朱温的故乡砀山,还有他的故居遗址,供后人凭吊。每当人们说起五代十国那段混乱的历史,总会想起朱温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恶与复杂,也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品德息息相关。

朱温的帝王之路,是用鲜血和背叛铺成的。他从一个无赖成长为一代帝王,展现了非凡的野心和能力,却也因残暴不仁而留下千古骂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温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来源:笑眼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