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处理反洗系统故障前,需先执行安全预处理:确保过滤器停机、切断反洗水泵电源、释放系统内压力(打开排气阀),避免水锤冲击或触电风险;处理过程中需备好同型号备件(如密封圈、滤帽、阀门)及工具(如扳手、螺丝刀、压力表),便于快速更换。以下按故障类型对应给出具体处理方
在处理反洗系统故障前,需先执行安全预处理:确保过滤器停机、切断反洗水泵电源、释放系统内压力(打开排气阀),避免水锤冲击或触电风险;处理过程中需备好同型号备件(如密封圈、滤帽、阀门)及工具(如扳手、螺丝刀、压力表),便于快速更换。以下按故障类型对应给出具体处理方法,与此前故障原因分类一一呼应,方便定位操作。
针对 “反洗水冲不动滤料” 的问题,核心是恢复反洗动力、消除管路阻力,具体操作如下:
反洗水泵故障处理
若水泵无法启动,先检查电机接线是否松动(打开电机接线盒,紧固端子),若接线正常,用万用表检测电机线圈阻值,若阻值为 0 或无穷大,说明线圈烧毁,需更换电机或联系维修;若水泵压力 / 流量不足,停机后拆开水泵泵体,取出叶轮清理附着的杂质(如泥沙、滤料细粉),若叶轮叶片磨损、变形,需更换同型号叶轮;同时检查水泵进水口密封件(如 O 型圈),若老化或破损,更换密封件以解决漏气问题,避免气蚀;处理后重启水泵,用压力表检测出口压力,确保达到反洗设计值(通常 0.08-0.12MPa),若仍不达标,排查水泵是否选型偏小(需核对水泵扬程与过滤器所需反洗压力匹配性)。反洗水源与管路问题处理
若依赖原水压力反洗,先查看原水压力表,确认是否因用水高峰导致压力不足,可错开高峰时段反洗,或增设稳压罐;若原水压力正常,检查反洗进水管路:拆下管路中的 Y 型过滤器 / 滤网,清理内部沉积的杂质,若管路结垢(尤其硬水系统),可用柠檬酸溶液(10%-15% 浓度)循环浸泡管路 2-4 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检查反洗管路阀门:手动开启反洗进水阀、排水阀,观察水流是否通畅,若阀门开合力矩过大,说明内部卡涩,需拆解阀门清理杂质;若阀门未完全打开(如电动阀行程不足),可手动调节阀门限位螺钉,确保阀门开度达到 100%。压力监测与控制失效处理
若压力传感器读数不准,先关闭传感器根部阀,拆下传感器,用标准压力表校准,若校准后仍偏差超过 5%,需更换传感器;若压力调节阀卡涩,关闭阀门前后截止阀,拆下调节阀阀芯,清理阀芯上的杂质(如铁锈、粘泥),涂抹专用润滑脂(如硅基润滑脂)后复位,调节时缓慢转动阀杆,观察压力表数值变化,确保调节精度达标。二、反洗阀门与切换故障的处理针对 “水流走不通或跑错路” 的问题,核心是修复阀门功能、恢复控制逻辑,具体操作如下:
阀门本身故障处理
若电磁阀 / 气动阀卡涩,先断电 / 断气,拆解阀门(注意记录部件安装顺序),用高压水枪冲洗阀体内腔及阀芯,清除杂质;若阀杆磨损导致密封不严,更换阀杆及配套密封圈;若气动阀气缸漏气,检查气缸密封圈,必要时更换气缸;若阀门内漏,关闭阀门后,打开过滤器排气阀泄压,拆下阀门密封件(如阀座、O 型圈),检查是否有划痕、老化,更换同规格密封件后重新安装,安装时确保密封件无偏移,螺栓均匀紧固;若手动阀门误操作,逐一检查反洗管路的手动阀(如进水阀、反洗阀、排水阀),将其复位至 “运行 / 反洗” 对应状态(通常运行时反洗阀关闭、排水阀关闭,反洗时反洗阀打开、排水阀打开),并在阀门上贴标识(如 “运行常开”“反洗常开”),避免后续误操作。阀门切换逻辑与控制故障处理
若 PLC 程序错误或参数紊乱,先备份现有程序(避免数据丢失),对照设备说明书,重新输入正确的反洗时序参数(如 “进水阀关闭→10 秒后反洗进水阀打开→同时排水阀打开”),若程序丢失,联系厂家获取原始程序并重新下载;若传感器信号异常(如压差传感器不触发反洗),先检查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用万用表检测信号输出值,若信号无变化,清洁传感器探头(如压差传感器的引压管),仍无效则更换传感器;若电气接线故障,断开总电源,用万用表逐段检测阀门控制线、传感器信号线,排查短路或断路点,重新紧固松动的接线端子,对老化的线缆进行更换,接线后做好绝缘处理(如缠绝缘胶带)。三、反洗排水与排污故障的处理针对 “杂质排不出或堵管路” 的问题,核心是疏通排水路径、确保排污通畅,具体操作如下:
排水管路堵塞处理
若反洗排水管路上的 Y 型过滤器 / 滤网堵塞,关闭管路截止阀,拆下过滤器壳体,取出滤网,用清水冲洗或毛刷清理杂质,若滤网破损,更换同孔径滤网;若管路内部堵塞(如泥沙沉积),先关闭管路两端阀门,从管路最低点的排污口注入高压水(或压缩空气,注意控制压力≤0.1MPa),反向冲洗管路;若堵塞严重,可拆下管路分段疏通,必要时用管道疏通机清除顽固堵塞物;若低温环境下管路结冰,先关闭水源,用蒸汽喷枪(或热水毛巾)缓慢加热管路结冰段,避免局部骤热导致管路开裂,解冻后在管路外包裹保温棉(如岩棉、聚氨酯保温管),防止再次结冰。排污阀与集水结构故障处理
若排污阀卡涩或开度不足,拆解排污阀,清理阀芯杂质,若阀门内部磨损,更换阀芯或整个阀门;对于快开排污阀,检查阀杆弹簧是否失效,必要时更换弹簧,确保阀门能快速开启 / 关闭;若集水装置(如集水槽、排气阀)堵塞,打开过滤器顶部人孔,进入内部(需确保设备完全泄压、通风),用清水冲洗集水槽内的杂质,疏通集水孔;检查排气阀,若阀芯堵塞,拆下排气阀清理,确保反洗时能顺利排出空气,避免气阻。四、布水 / 集水结构故障的处理针对 “反洗水冲不均滤料” 的问题,核心是修复或更换结构部件、恢复水流均匀性,具体操作如下:
布水器堵塞或损坏处理
若布水器(滤帽、多孔管)堵塞,打开过滤器底部人孔(或卸料口),放出部分滤料,露出布水器,用清水冲洗滤帽孔隙,或用软毛刷清理堵塞物;若堵塞严重,可拆下布水器,用盐酸溶液(5%-8% 浓度)浸泡 1-2 小时(去除水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复位;若布水器接口松动或滤帽脱落,关闭水源,排空过滤器内水,重新紧固接口螺栓(必要时加密封垫),更换脱落的滤帽,确保滤帽与布水管连接紧密,无漏水缝隙;若布水管裂缝,更换同材质、同规格的布水管,焊接或法兰连接时确保密封。滤板与滤料支撑故障处理
若滤板变形、开裂,停机后清空滤料,拆下损坏的滤板,更换同尺寸、同材质的滤板(通常为 ABS 或不锈钢材质),安装时确保滤板与壳体密封面贴合,必要时在密封面涂抹密封胶;若滤板与壳体密封不严,检查密封垫是否老化,更换耐水密封垫(如丁腈橡胶垫),均匀紧固滤板周边螺栓,避免局部受力不均导致密封失效;若支撑垫层(鹅卵石)混乱、流失,清空上层石英砂滤料,重新筛分垫层(按 “下粗上细” 原则,如底部 10-20mm、中部 5-10mm、上部 2-5mm),铺设时确保垫层厚度均匀(通常 150-200mm),避免出现断层或凹陷。五、滤料相关间接故障的处理针对 “滤料出问题导致反洗失效” 的问题,核心是恢复滤料性能、优化滤料状态,具体操作如下:
滤料板结或污染处理
若滤料轻度板结(反洗后仍有少量硬块),可增加反洗强度(适当提高反洗压力 0.02-0.03MPa),延长反洗时间(从 5-10 分钟增至 10-15 分钟),同时在反洗前通入压缩空气(若设备带气洗功能),利用气水混合冲刷破除板结;若滤料重度板结或有机物污染,停机后排出全部滤料,用清水冲洗筛选(去除细小粉末和硬块),对残留板结的滤料,用氢氧化钠溶液(5% 浓度)浸泡 2 小时(去除有机物),再用盐酸溶液(3% 浓度)浸泡 1 小时(去除水垢),最后用清水冲洗至 pH 中性,晾干后重新装填;若滤料损耗超过 30%,直接更换新滤料(选用 0.8-1.2mm 粒径的石英砂,符合行业标准)。若滤料微生物污染(如出现异味、粘泥),在反洗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浓度 500-800mg/L),循环反洗 30 分钟,杀灭微生物,后续可定期(如每月 1 次)进行消毒处理。滤料流失或分层紊乱处理
若滤料流失,先检查布水器滤帽是否破损、排水阀是否卡涩(导致滤料随排水流失),修复后补充同规格石英砂滤料,确保滤料层厚度达到设计值(通常 1200-1500mm);若滤料分层紊乱,排空过滤器内水,取出全部滤料,按 “自上而下粒径由粗到细” 的设计要求重新筛分(如上层 0.8-1.0mm、中层 1.0-1.2mm、下层 1.2-1.5mm),装填时缓慢均匀倒入,避免滤料混合,装填后进行 1-2 次反洗,稳定分层结构。故障处理后的验证与预防故障修复后,需进行反洗试运行:启动反洗程序,观察反洗压力(是否稳定在 0.08-0.12MPa)、滤料膨胀高度(通常为滤料层厚度的 50%-70%)、排水水质(从浑浊逐渐变清),确认反洗效果;试运行正常后,记录故障原因、处理方法及备件更换情况,建立设备维护台账。
同时,为减少后续故障,需定期(如每周 1 次)检查反洗水泵压力、阀门状态、排水管路通畅性,每 3 个月清理布水器、检查滤料状态,每年进行 1 次全面拆机检修,从 “被动维修” 转向 “主动预防”,保障反洗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来源:hz鑫凯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