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反应不是佩服,而是心里咯噔一下:俄罗斯到底被逼到什么份上,才让72岁的总统把自己当特种兵用?
“四天48小时,普京连轴转,连睡觉都像在打仗。
”
刷到这条消息,第一反应不是佩服,而是心里咯噔一下:俄罗斯到底被逼到什么份上,才让72岁的总统把自己当特种兵用?
天津的8月底,桑拿天,湿度能把西装黏在背上。
普京早上7点落地,晚上11点还在签字。
有人算了笔账:平均一天开5场会、签3份协议、握20次手,中间只留15分钟吃饭,连保镖都得小跑跟着。
最狠的一天,他从上午9点干到凌晨1点,中间就灌了两杯黑咖啡,眼圈没红,声音没哑,像台设定好的机器。
可机器不会发火。
镜头扫过,他听完蒙古总统讲完“草原风电”计划,嘴角微微一撇,那表情翻译过来就是:兄弟,现在谁有空听环保故事?
转头就拉着中方代表钻进小会议室,关门前甩一句“给我们十分钟”,结果四十分钟才出来,手里多了张“西伯利亚力量2”的草图。
后来有内部人士爆料,那四十分钟里,俄方直接把报价砍了12%,中方当场拍板:行,明年动工。
这不是砍价,是救命。
欧洲那边天然气管道早被炸成麻花,卢布跌得亲妈不认,再不找下家,冬天连克里姆林宫的暖气都烧不起。
所以普京这次来,压根没打算“寒暄”,连欢迎晚宴都只吃了前菜,主菜时间全塞给了朝鲜代表——那边刚答应用粮食换导弹技术,急得连翻译都跑断气。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反问:“你觉得现在能累吗?
”说完把西装脱了,露出里面的防弹背心,贴身那件T恤湿得能拧出水。
旁边保镖小声嘀咕:“总统先生连冰球都没时间打。
”确实,上次见他打冰球还是去年,那会儿还能抽空摔一跤逗记者笑,现在连笑都省了。
不过最绝的是他的“移动办公室”。
车队里跟着一辆改装考斯特,后座拆了换成折叠床,床头贴着时差表:莫斯科时间、北京时间、纽约时间,红笔圈着联合国开会那天。
司机说,总统上车就睡,下车就醒,三分钟能讲完一份简报。
有次中方安保想拦车检查,俄方直接甩出一句:“耽误一分钟,少签一个亿。
”中方秒放行。
签完最后一份协议那天,普京站在天津港看装满石油的货轮离岸。
有人听见他自言自语:“总算能喘口气。
”结果转头又钻进直升机,下一站黑瞎子岛,要和中方谈联合巡逻。
那天天气预报说有雷暴,飞行员请示要不要改时间,他甩了句:“雷暴怕什么?
比制裁温柔多了。
”
四天跑完,他瘦了3公斤。
随行的俄罗斯记者发回一张照片:普京在专机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蛋白棒。
配文只有一句话:“这不是访问,是突围。
”
评论区最高赞的留言挺扎心:“以前觉得大国领导人是神仙,现在看,都是被时代追着跑的凡人。
”
来源:灵敏饼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