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最害怕两种极端天气。其一为长时间少雨或无雨带来的干旱,这会导致农作物因缺水而枯萎;其二就是暴雨大暴雨带来的涝灾,这会导致土壤孔隙被大量的雨水填充,从而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农作物根系的细胞因缺氧无法进行有氧呼吸,从而转变为无氧呼吸,最终导致产生酒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最害怕两种极端天气。其一为长时间少雨或无雨带来的干旱,这会导致农作物因缺水而枯萎;其二就是暴雨大暴雨带来的涝灾,这会导致土壤孔隙被大量的雨水填充,从而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农作物根系的细胞因缺氧无法进行有氧呼吸,从而转变为无氧呼吸,最终导致产生酒精等有毒物质。
老话说“七上八下”,我国北方的主汛期就是在每年的阳历7月至8月,这段时间是全年降水最集中、洪涝最高发的时段。因为此时副热带高压稳定,水汽输送充足,加上叠加地形抬升作用,很容易引发极端强降水;而南方地区的主汛期一般会从4月持续至10月,这主要是受台风的影响。
那么,对于北方地区来说,9月就真的不会有大涝了吗?
答案肯定不是。根据气象台最新发布,今日9月11日(农历七月二十)我国河南中东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将会迎来暴雨或大暴雨,降雨量可达100~180毫米;而9月12日,雨带会东移南下,而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会迎来暴雨或大暴雨,降雨量可达100~130毫米。
9月11日河南等地的暴雨是怎么形成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肯定是一个最为好奇的问题。其实这场暴雨和前几天的台风有关。9月8日傍晚,台风塔巴离开广东进入广西后,强度也在9日的凌晨降为7级热带低压,因此台风雨的形态也发生明显的改变,像台风暴雨区开始消散,降雨开始减弱,可是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还是会制造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
并且,台风水汽还会顺着副热高压的边缘北抬进入黄淮地区,制造更大范围的暴雨天气。值得一提的是,这和冷暖空气交汇所产生的暴雨有所不同,由于冷空气南下过早,途中经过了气候偏暖的黄海,从而变成了含水量极大的东风急流,又西拐进入黄淮地区,当和正在北上的台风水汽相互交汇后,就会形成黄淮气旋。换句话来说,相当于台风塔巴在陆地上又“复活”了一样,最终导致河南等地会在9月11日迎来大到暴雨,甚至局部地区迎来特大暴雨。
总之,从气象台预报的“9月11日河南暴雨”来看,汛期虽然过了,但这并不能排除没有大涝的可能。特别是今年,由于盛夏时期降雨带过度北抬,入秋后才回到了黄淮沿线,导致局部地区的暴雨大暴雨,大家要做好防涝措施。
在古代,并没有现代先进的天气预报,但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很多观察天气的经验,就以这些经验来推测之后的天气走势,以便更好的进行农耕生产。在农村有一句老话说:“雨水多不多,就看七月二十”,今年下半年还会有大涝吗?看农谚咋说,建议早了解。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这天下了一整日的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会出现持续的降雨天气。其中“四十五”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时间,而是指很长一段时间。
农历七月二十正值秋收前后,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最后时期,对雨水的需求量已经减少,反而需要光照来达到充足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农作物合成有机物的关键过程,如果此时遇到了持续的降雨天气,就会导致光照时长、强度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速率随之下降,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也会显著减少。例如,水稻灌浆期需要每日8至10小时的光照,而阴雨天气下光照时间缩短50%以上,会直接导致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千粒重可降低5至10克,减产15%至20%。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这天下起了滂沱大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天较多,天气也会比较寒冷,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阻碍。
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天降雨会导致地表剩余热量快速挥发,从而导致一场雨会比一场雨凉爽,甚至还会出现寒冷的天气。经过夏天的炎热,人们对于这种凉爽的天气会比较期盼,但对于农民来说,现在天气过早的凉爽或寒冷都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秋收前的正常生长。
对于农作物来说,需要达到一定的“积温”才能成熟,像小麦从出苗到成熟需积累约1200-1600℃的有效积温、玉米在灌浆期需积温约800-1000℃,由此可以看出积温是农作物生长周期内每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也是农作物成熟的关键因素。如果这时候天气开始凉爽,就会导致农作物积温不足,从而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使成熟期推迟,不仅会耽误农时,还会导致农作物分蘖减少、穗粒数降低,甚至无法正常抽穗。在这样的天气中,需要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技术提高地温,让农作物正常生长。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这天又打雷又下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这预示着到了八月的时候,就会出现大涝,导致幼苗被雨水淹没。
进入农历八月标志着三秋忙节的正式开始,此时成熟的农作物收获后,农民还要追赶农时播种越冬作物,如冬小麦、油菜等。刚播种的农作物幼苗虽说正是需要累计水分的时候,但如果遇上了持续降雨出现大涝,不仅农作物幼苗会被雨水淹没。出现“水淹苗”的情况,土壤表层的颗粒还会重新排列,形成板结层,板结的土壤硬度就会增加,幼苗的根系难以穿透,导致“出苗难”或“苗期僵住”。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这天是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晴天会比较多,并不会出现大涝的情况,农作物能更好的生长,最后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秋季如果晴天比较多,那么说明白天的温度会比较高,而夜晚太阳下山又会迎来气温骤降,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的籽粒灌浆速度就会加快,从而促进农作物提前成熟。并且,秋季晴天多,土壤水分的蒸发就会加快,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这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呼吸和微生物活动,这为冬季作物或来年春播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总结,今年下半年还会有大涝吗?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农历七月二十这天是晴天,这预示着接下来的晴天较多,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相反,如果农历七月二十这天下起了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天气会较多,这不仅会导致天气过早的降温,还会带来大涝,不提对人们的影响,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今日农历七月二十(阳历9月11日),您那里下雨了吗?欢迎留言。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