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网客服的回应谨慎而官方:撤下学位论文需要作者本人联系学校研究生院老师出具撤稿函,他们就会进行删撤。但当被问及学校是否可以直接发撤稿函时,客服则表示“不清楚,需问学校”。
曾经下载量高达31万次、稳居武汉大学论文榜首的《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如今悄然从知网消失。
这篇引发无数质疑的硕士论文的下架,究竟意味着什么?
9月10日上午,中国知网上已经检索不到武汉大学杨某媛的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
这篇曾经创下31万次下载量的论文,此前在武汉大学所有论文中高居第一。如今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
知网客服的回应谨慎而官方:撤下学位论文需要作者本人联系学校研究生院老师出具撤稿函,他们就会进行删撤。但当被问及学校是否可以直接发撤稿函时,客服则表示“不清楚,需问学校”。
杨某媛的这篇论文曾被称为“中国论文史上的一个奇迹”。超过31万次的下载量,让它在武汉大学硕士论文总下载量800多万次中占据了惊人比重。
这篇论文的突然走红,并非因为其学术价值卓越,而是因为它与一桩持续两年多的争议事件紧密相连。
2023年10月,一篇以武大女生第一人称口吻发布的“举报”网文引发舆论关注,声称在学校图书馆自习时遭同校男生“性骚扰”。
2025年7月25日,该事件一审宣判。法院审理认为,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指控。判决书指出,所谓“性骚扰”实为对方下意识挠痒行为,不构成侵权。
随着事件的发展,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开始受到质疑。网友们扒出这篇论文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常识性错误、数据错误甚至胡编乱造。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论文竟然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36.1%数据“优化”为28.3%。这种明显的数据篡改行为,彻底暴露了学术研究的严重不端。
面对法院判决和学术质疑,武汉大学的反应引人深思。
据肖某某母亲透露,校方曾承认对肖的处分是“为当时的舆情降温,是应急处理措施”,却在司法昭雪后拒绝恢复其学位资格。
8月1日,武汉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
通报承诺“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学术规范作出相应处理”。但截至9月10日论文下架时,研究生院仍以“刚接到消息,正在核实”回应媒体询问。
这种拖延引发舆论哗然——从公开调查到论文下架已过去40天,距离司法判决更是长达半年。
知网客服表示,撤下学位论文需要作者本人联系学校研究生院老师出具撤稿函。但如果作者未申请,学校是否可以直接给知网发撤稿函,客服则称“不清楚”。
根据《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文献出版状态变更与内容更正规范》,论文删除适用于多种情况:授权有瑕疵;明显具有诽谤性;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内容涉密;该文成为法院判决或政府执法的对象;含有不适合网络传播的内容。
从杨某媛论文被完全删除(而非加上“撤回”标识)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基于上述某一理由。
杨某媛论文一事,对武汉大学而言,代价是严肃且严重的。
一篇存在明显错误的论文如何通过导师审核、院系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这不仅是杨某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学术质量把关体系的失守。
一所百年名校的学术声誉就这样被影响,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话说回来,如果事情发生后,学校能够早点出来道歉,早点承认错误,早点启动相关程序,事情或许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么多学者、教授、专家,都看不出一篇论文的常识性错误、数据错误、胡编乱造等情况,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名牌大学学术水平的真实性。
杨某媛的论文被上传到知网,意味着武汉大学当初是对她的学术水平和学位资格的认可。而现在论文被下架,则意味着这种认可被收回。
根据正在审议的学位法草案,已经获得学位者,在获得学位过程中如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可以被撤销学位证书。
论文下架不是故事的终点,而只是一个开始。武汉大学最终通报仍在酝酿中,但知网的行动已经暗示了事情的走向。
学术诚信是高等教育的基石,一旦动摇,整个教育体系都会受到质疑。
无论结果如何,这一事件已经给所有高校敲响了警钟——学术尊严不容玷污,程序正义不能妥协,事实真相不会永远沉默。
正如新华社所言:公众期待的不仅是对一篇问题论文的处理,更是对学术诚信底线的坚守。
来源: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