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到底可不可靠,能不能取代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22:01 1

摘要:最近小米汽车事故闹得沸沸扬扬,再次把智能驾驶的话题给扯了出来,有人喊着“智能驾驶害死人”,有人认为“是她们操作失误,人工智能就是比人可靠”,那么智能驾驶到底可靠不可靠,它到底能不能取代人类?

大家好呀,我是小奶猫爱烤面包。在这里恭祝阅读本文的朋友,感情和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最近小米汽车事故闹得沸沸扬扬,再次把智能驾驶的话题给扯了出来,有人喊着“智能驾驶害死人”,有人认为“是她们操作失误,人工智能就是比人可靠”,那么智能驾驶到底可靠不可靠,它到底能不能取代人类?

我觉得不可能,至少在十年之内不可能。

某些厂商开发布会时,总爱把智能驾驶吹得天花乱坠——自动变道、识别障碍、紧急避让,搞得好像车里坐了个秋名山车神。但仔细看看用户协议,全都有句加粗标红的警告:“驾驶员必须全程监控,随时准备接管。”

就说最近陷入争议之中的小米汽车,他们在说明书上,也是清晰的写着:“智能驾驶功能为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什么意思,一目了然。

有人力挺人工智能,说:“机器不会疲劳、不会分心,肯定比人强!”这话是没错,可他们只对了一半。机器确实不会犯困,但是机器会死机啊。更主要的是,相比于人类,机器没有直觉预判,而直觉预判,在开车过程中可太重要了!

比如,你看到巨大实习标贴的车子,你会本能的提起精神,又贴着实习又贴着女司机的,你大概率会让她。

比如,在大晴天,你看到有车子打开雨刮器,你就会减速,因为你会判断,有可能是司机想变道,错开了雨刮器。

又比如,你看到一个车子到处加塞,司机一脸横肉,满脸泛着喝酒后的红光,你大概率会让他。

这就是人的直觉预判,机器不可能有。

目前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允许“无人驾驶”上路,这就是红线。

特斯拉FSD测试7年,照样要求驾驶员手扶方向盘;

华为ADS 2.0狂吹“1000公里零接管”,结果用户手册写了80页注意事项;

谷歌Waymo的无人出租,也只能在限定区域龟速行驶,副驾还坐着工程师随时准备拔电源。

再说伦理,当智能驾驶全都使用上了,也就是代码控制汽车,那么程序员就要在代码里写好所有的可能。问题来了,汽车速度极高,前方有障碍物,可以往左往右避让,左边是三个老人,右边是一个孩子,你让代码选择谁?哪个程序员敢写这行代码?

再说整个配套的商业流程,现在的事故责任好歹能找到司机、找车主,以后要是全让人工智能背锅,保险公司怕是连夜扛着大楼跑路。 谁给你智能驾驶上保险?

都这样搞到最后,所有的车企都会退缩,什么智能驾驶通通取消,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智能到无人的智能驾驶,在可见的未来里,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来源:久银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