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这片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既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又是传递知识火种的辛勤园丁。教师节,在这个充满敬意与感恩的节日里,我们满怀诚挚与期待,特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这些在医学教育领域发光发热的楷模。
教师节
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
教师节系列·传灯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这片承载着希望与责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既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又是传递知识火种的辛勤园丁。教师节,在这个充满敬意与感恩的节日里,我们满怀诚挚与期待,特别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这些在医学教育领域发光发热的楷模。
关键词:传灯
张捷,一位执灯人与传灯者,以仁心为火,以使命为芯。在医学这条永无止境的星河中,擎起灯火,驱散迷雾,既照亮生命复苏的道路,也点燃学苗们的医学绚烂梦想;赓续星火,延续光明,既传承一呼一吸间对生命的敬畏,也助力一代又一代学生们绽放自己的光彩。
“很多人问我,如何能在临床、教学、科研中都找到热爱与坚持?我的回答始终是:‘生命至上、精益求精、教学相长、求实创新’,这十六个字,是我一生的座右铭。”张捷,从医从教50年,现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胸部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和院教育教学督导专家,院内科住培、呼吸专培基地主任,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主任,吉林省A类人才,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成长为拯救危难之间的医学专家;从抗击“非典”到鏖战“新冠”,用亲身经历和无悔的坚守生动地诠释着呼吸领域领军⼈物的责任与担当。
从医之路:
以生命守护生命,传医德之仁心
“回望来时路,我的医学之旅始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好奇。”1982年,张捷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怀揣对医学的无限憧憬,踏入了这个神圣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并与治疗呼吸疾病结下不解之缘。
五十年的坚守与奉献,张捷见证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变,见证了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从最初的听诊器、X光片,到如今的AI辅助诊断、精准医疗,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让我深感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我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决心。同时,也见证了老一代白求恩精神的传承,以及新一代医务工作者在白求恩精神指引下的成长与担当。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正是对白求恩无私奉献理念的最好诠释。”
吉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全省的领军学科,也是医学部最早的硕士和博士点,特别在历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起到了领军作用。
新冠疫情期间,张捷作为学科带头人,临危受命为省、市、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的负责人,在国家和省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下,张捷与专家们迅速构建起了多层次会诊系统,上连由院士们牵头的国家新冠救治会诊平台,下至吉林省远程会诊中心,覆盖各级隔离病房以及基层一线医生。此后,张捷与国家医疗队并肩作战,积极完成国际国内远程会诊以及一线病人的救治工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深知,每一次决策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让我欣慰的是,我们不仅守住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更培养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年轻队伍。”这场以实践为基础的战地教学意义非凡,在那段特殊时期,张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知识倾囊相授,培育了众多年轻专家。在研究生答辩环节,张捷严谨认真地履行职责,助力莘莘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阶段重要节点。
张捷始终秉持着医者仁心,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精神贯彻到底,生动诠释了医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者的担当。她所做的这一切,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指明了前行的方向。鉴于其突出贡献与卓越表现,张捷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奖”,还收获了抗击非典功臣,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吉林大学十大白求恩名师、白求恩名医,行业最高奖——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以及国家卫健委和中央文明办颁发的 “中国好医生” 荣誉称号、全国高校师德标兵、全国优秀规培基地主任、吉林省临床诊断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无疑是对她多年来坚守与付出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很多患者评价张捷是“带来希望的天使”,但张捷却说:“医生只是一个守护者。我们能做的,是用专业和爱心,陪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时刻。”薪火相传,呼吸不止,这份对生命的守护,将永远延续下去。
教学之路:
以心灵唤醒心灵,传医术之精要
“如果说医者之路是我职业生涯的主线,那么师者之心则是我对医学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在张捷看来,医学不仅是技术的传承,也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作为研究生导师,张捷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至上、精益求精”的医者担当。无论是查房时的细致入微,还是抢救时的争分夺秒,她都力求做到最好,希望学生能从她的身上感受到医者的严谨与奉献。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张捷积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手段,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教学,通过构建多维度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张捷也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2019年起,学院推行学业导师制,张捷主动请缨,成为首批学业导师之一。“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学知识,更能懂医学、懂生命、懂责任。”在张捷的鼓励和指导下,带领的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勇夺全国一等奖——那是吉林省首次在该赛事中获此殊荣。此外,张捷还作为骨干获得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年度教学创新特等奖 ”。
张捷常常告诉学生:“医学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有温度的科学。”所以,张捷带他们进病房、参与会诊、闲暇时户外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严谨的医学知识,更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
一位学业导师学员在毕业总结时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与导师相处的日子里,张捷老师的鼓励与指导,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医学梦想,让我更加努力地为之奋斗。老师常说我们是她的孩子,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成长,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学生。在未来的医学生涯中,老师的指导与教诲也将常伴左右,时刻谨记于心。”
科研之路:
以坚守推动创新,传医道之理想
作为钟南⼭院士等牵头的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核心单位负责⼈,张捷教授新建了吉林省呼吸介⼊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和疑难重症精准诊疗医学研究中⼼等,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此外,她还带领团队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国家紧急重⼤攻关等资助的相关课题20余项;作为合作负责⼈完成7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临床研究课题。近年来,发表SCI等论⽂200余篇,主编参编国家高教教材与专著10余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30余篇,参加国家级专家指南和共识发表10部。
作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理事、临床诊断学分会副主委,吉林大学教育教学督导专家、吉大二院PCCM专培基地主任、吉大二院内科住培基地主任,张捷始终秉承着“救死扶伤、仁心大爱、以德立身、教书育人、踏实肯干、敢为人先”的白求恩精神和“心怀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爱国情怀,在医学教育领域拼搏贡献。她带领团队传承创新荣获“吉林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临床诊断学优秀教学团队”,主持教育部中国大学和吉林省精品视频课程各一门。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十四五”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作为《诊断学》《内科学》等9部国家级规范化、首部数字化教材的副主编或编委,获吉林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精品课程3门、教学成果奖多项。
张捷深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张捷带领团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开发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了智慧教室、推动了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接轨临床、接轨国际。
张捷常说:“教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成长。”张捷在学生身上看到了朝气、勇气和创造力,学生也在老师身上看到了责任、坚守和情怀。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正是黄大年精神的最好体现。
传承之路:
薪火赓续奋楫笃行,传医心之担当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捷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1000万)和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项目(呼吸1 .5亿),出色传承和持续发展学科特色,推进全省呼吸慢病(慢阻肺、肺癌肺结节、肺间质病、肺血管病等)、呼吸介⼊、重症、康复等11个亚专业的迅速发展,指导和组织临床医疗、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让科室成为全国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呼吸区域中⼼吉林省牵头单位、吉林省呼吸领域领军团队,在省内外均享有盛誉。
日前,张捷又当选了国家慢性呼吸疾病医疗专委会学术委员,吉林省呼吸慢病防治办副主任,很多人问张捷:“您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这么拼?”张捷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爱这份事业,爱这些孩子。”
张捷常时常鼓励孩子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生活对工作要有敬畏之心、有责任感、有担当。张捷激励他们走出去、站上去、讲出来——无论是科研竞赛、国际会议还是基层义诊,都要努力勇敢尝试。
这些年,张捷培养了50多名硕博研究生,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高校教授、科室骨干、科研新锐。“每当收到他们的消息,告诉我‘老师,我做到了’的时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份收获,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温暖,是数据无法量化的关怀,是算法无法权衡的真情。
“今天是教师节,我想对所有正在医学道路上奋斗的青年学子说:医学之路虽长且艰。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医学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消息来源丨教学部 宣传办公室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