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指尖未停,敲下五段“伍歌心语”发在微头条,每一篇都是半天里的真实感触,凑在一起倒也成了别样的生活小记。第一篇写地漏,是随手记下这桩家务小事。第二篇记早餐,忽然觉得日子的暖,就藏在用心做的早餐里。第三篇聊古特雷斯的话,心里多了份沉甸甸的感触。第四篇跟着撒贝宁
今日指尖未停,敲下五段“伍歌心语”发在微头条,每一篇都是半天里的真实感触,凑在一起倒也成了别样的生活小记。第一篇写地漏,是随手记下这桩家务小事。第二篇记早餐,忽然觉得日子的暖,就藏在用心做的早餐里。第三篇聊古特雷斯的话,心里多了份沉甸甸的感触。第四篇跟着撒贝宁“逛”无锡。看他在水乡里跟着农户采摘芡实,镜头里的青石板、乌篷船,还有剥开芡实外壳时的鲜活,忽然勾起对江南水乡的向往,随手记下这份隔着屏幕的惬意,也算给生活添了点远方的念想。第五篇数步数。18973步比往日多了近一倍,忽然觉得是与生活好好相处的小证明,自然写进“心语”里。五篇短文,不长,却装下了半天的家常、感触与细碎欢喜。于我而言,“伍歌心语”本就是记录生活的小窗口,这些烟火气里的小事、心尖上的触动,记下来,便是对日子最好的回应。
第一篇:地漏,一股闷臭的味道(2025-09-07 09:26·头条新锐创作者)
我住在14楼,今年已60岁退休在家。上半年在装修房屋的时候,考虑到夜间上卫生间次数多,就把洗澡间设在卧室对面,每晚洗完澡后直接睡觉。
没想到洗澡间发出的臭味让我夜不能寐,起初我以为装修的房子都是这个味道,时间长了就会好的。
可半年过去了,味道更浓,甚至夜里把我熏醒。我彻底检查了闷臭的地方,原来是地漏处发出的臭味。
我请来装修师傅,他说,家家都是这样的,特别是下雨过后臭味更浓。过后,我按照师傅说的把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倒入地漏溶解污垢,一时能解决臭味,但时间久了,反而更臭。
邻居给我推荐了一种新型的地漏防臭芯,说她们家安了一个效果特别好。我赶忙上网下单买了回来,自己动手换上。刚开始,臭味确实减轻了很多,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想这下总算是解决问题了。可好日子没过几天,那股闷臭味又渐渐冒了出来,而且比之前更刺鼻。
现在,每晚睡觉的时候我就把门关上,早上醒来,臭味仍然直冲鼻口。我又气又急,感觉自己就像个被这臭味困住的囚徒,毫无办法。
第二篇:中西结合的早餐(2025-09-07 10:18·头条新锐创作者)
早餐桌上,老婆像变戏法似的能做出各种味道的早点。
昨晚,我和她一起到沃尔玛买回汉堡胚面包和一瓶纯净水。当时,她就神秘的告诉我,要做一道我想象不到的早点。我当时不以为然,不就是吃个面包和绿豆粥吗?当然,我这不是心里话,因为她经常在一日三餐上做一些花样的饭菜来。
今天早上,我还在床上浏览《今日头条》,老婆就神秘的端了一盘汉堡包让我闻一闻味道,看一看样式,馋的我一骨碌爬起,要尝一尝。
老婆说:“快起床刷牙洗漱,饭菜已端到餐桌上了。”
我迅速洗漱完毕,来到餐桌前,只见昨晚买的汉堡胚面包,已张开了大嘴衔着煎好的双黄鸡蛋和牛肉花生酱在等着我的到来。
老婆说:“我昨天说的没骗你吧。你看像不像我们年轻时候吃的麦当劳的样式?”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30多年前,麦当劳店刚进入襄阳市场的场景。那时,我们还年轻,几乎每月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品尝巨无霸汉堡、麦辣鸡翅、麦旋风等经典产品,然后还像孩子似的在门口的麦当劳叔叔像前拍个合影。
如今想起来真是有趣。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对麦当劳便渐行渐远。
我望着老婆做的早点,食欲马上唤醒起来。昨晚买的汉堡胚面包夹着鸡蛋和牛肉花生酱,一口咬下去,那叫一个干脆带劲,西餐的味道扑入鼻内。
老婆是个讲究的人,做饭不用自来水,而是用矿泉水或纯净水。所以,她把昨天买回的纯净水里增添上绿豆、橘皮、百合以及马蹄等放在电饭煲里熬上一小时,清甜爽口的中式味道立马呈现,感受到食材原味融合的清雅香气。
老婆慧心巧思,将中式与西式风味融合,端出了一顿别致的早餐,吃得我心里暖暖的。
第三篇:古特雷斯讲二战起点在中国(2025-09-07 17:19·头条新锐创作者)
刚看完一则视频,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一次公开场合讲话。
他说,二战的起点不是1939年德国打波兰,而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
听了这话真解气。他的话还原了历史真相,这个时间段才是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节点。
欧洲人常常吹嘘的“希特勒横扫欧洲”和“诺曼底登陆”以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是两个事件之后发生的,怎么能算二战的起点呢?
过去的话语权用帝国主义者掌握,那是他们的实力远超于东方。如今,我们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直至强起来,我们要挺起胸杆,敢拍胸脯说,不。
就像我们这次举办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一样,就像我们重温历史,把抗战表述从八年调整为14年,这才真正贯穿了整体的历史定位。
如今,中国力量每增长1分,世界和平的希望就增多1分。听完古特雷斯的讲话,回头再看这次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再次证明了中国人民坚定守护历史记忆,始终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决心。
第四篇:跟着撒贝宁到无锡水乡采摘芡实(2025-09-07 21:40·头条新锐创作者)
周末的晚上,央视一套开播《山水间的家》。于是,我跟着镜头,随着撒贝宁来到江苏无锡锡山区谢埭荡村一起体验采摘芡实的乐趣。
画面里,撒贝宁踩着村民递来的长筒胶鞋,小心翼翼地走进水塘里,脸上满是期待又略带一丝紧张——毕竟,对于生长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芡实采摘可不是件容易事。
随着镜头拉近,我看清了水面下的秘密:芡实的果实藏在层层叶片下方,像一个个小小的绿刺猬,外面裹着坚硬的带刺外壳。撒贝宁学着村民谢忠新大叔的样子,弯腰扶住一根芡实梗,再用镰刀轻轻一割,顺势将带着果实的梗拉到身边,小心地避开外壳上的尖刺,把果实摘下来放进身边的竹筐里。可刚摘了没几个,他就忍不住感慨:“这活儿看着简单,实际干起来真不容易,既要弯腰发力,还得时刻注意别被扎到,比主持节目累多啦!”
镜头扫过水塘边的村落,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不远处的芡实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给新鲜采摘的芡实去皮、清洗、包装。撒贝宁跟着村民彭士霞来到加工厂,看着一颗颗带着褐色硬壳的芡实,经过工人的巧手,变成了圆润洁白的芡实米,忍不住拿起一颗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这刚加工好的芡实,带着淡淡的清香,口感QQ弹弹的,难怪这么受大家欢迎。”
看着画面里撒贝宁和村民们一起笑着、聊着村落里的生机与活力,我忽然明白,这一次跟着撒贝宁走进谢埭荡村,亲手触摸芡实的“生长密码”,更让我感受到了水乡人家的质朴与智慧,也看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个个普通村落的幸福变迁。
第五篇:今天走的18973步值得一说(2025-09-7 22:14·头条新锐创作者)
此刻时钟指向23点25分,窗外的夜色已经沉得很浓,小区里只剩零星几户人家还亮着灯。
回想今天做的50件事还是走的18973步值得一说,这可是我最近几个月的最高纪录,得趁着记忆还清晰,把今天的细碎日常和这意外的“步数突破”好好记下来。
真正让步数开始“发力”的,是上午的菜市场之行。早饭后,我直奔大庆西路的长虹生活农贸市场。这一圈走下来,手机提示步数已经快5000步,比平时在家附近的小超市买东西,多走了足足两倍。
下午的“往返奔波”,成了步数破纪录的关键。原本计划1点半到局办公室彩印之前整理好的文集,出门时顺手把U盘放入裤兜里。好不容易转了10路和9路公交车到达丹江路站时,却发现忘了办公室的钥匙,只能无奈地下车掉头往家赶。一来一回40多分钟,路上还遇到一段小堵车,等拿了钥匙再赶到办公室,步数已经悄悄涨到了12000多步。
坐在打印室里,听着打印机“嗡嗡”的声响,看着纸张一张张吐出来,心里也暗暗提醒自己:以后出门前一定要多检查一遍随身物品,像钥匙、U盘这种必备的东西,干脆固定放在门口的挂钩袋里,免得再做这种“无用功”,不过也多亏了这两趟往返,倒是意外帮我向高步数迈了一大步。
傍晚的汉江堤散步,则给今天的步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吃完晚饭歇了半小时,媳妇提议去江边走走,刚好我也想活动活动久坐的腰,便一起出了门。此时的汉江堤上已经有不少散步的人,晚风带着江水的湿润吹在脸上,格外舒服。我们沿着堤岸的步道慢慢走,时而聊起白天遇到的趣事,时而停下来看江面上缓缓驶过的游船。
就这样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等回到家时,再看手机步数,已经稳稳超过了18000步,直接刷新了纪录。
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因为这18973步的小突破,似乎也多了几分特别的意义。眼看时间快到23点40分,眼皮已经有些发沉,今天的记录就到这里吧。或许明天的步数会回归平常,但这份因为“意外”而收获的小惊喜,以及从中记取的“出门检查物品”的小教训,都值得好好收藏。
来源:伍歌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