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长沙“秋老虎”持续发力,家中宠物也可能变得“暴躁易怒”。近日一个闷热的下午,15时20分至15时50分短短半小时里,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就接连收治3名被家养宠物咬抓伤的患者。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汤雪 林航
近期长沙“秋老虎”持续发力,家中宠物也可能变得“暴躁易怒”。近日一个闷热的下午,15时20分至15时50分短短半小时里,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就接连收治3名被家养宠物咬抓伤的患者。
据统计,7月至9月10日,该院已接诊700余名动物致伤患者。专家提醒,高温会升高动物肾上腺素水平,导致其攻击性增强,市民与宠物接触需格外谨慎,若不慎受伤,务必及时规范处理。
半小时内3例伤情,宠物接触需谨慎
33岁的张佳(化名)家中养了一只小猫,事发当天她给猫喂零食时,毫无征兆地被小猫咬伤左大拇指,鲜血瞬间涌出。医生检查发现,她的伤口已深达皮下组织,需按狂犬病暴露规范流程处置。
同样被宠物“突袭”的还有34岁的李岚(化名),她养了半年多的宠物仓鼠(金丝熊)一直很温顺,可在她清理鼠笼时,仓鼠突然咬伤她的右食指,伤口出血不止。即便在社区医院做了初步清理,因伤口较深,她仍需转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动物致伤门诊接受后续治疗。
33岁的王享(化名)则是帮同事照料宠物时受伤。同事临时外出,将爱猫寄养在两人合伙开的店里,托付他帮忙照看。当天中午,王享工作时突然被这只猫抓伤左腿,小腿上立刻出现两道渗血的血痕,他用碘伏消毒后,赶紧前往医院就医。
“这三位患者的伤源都是日常接触频繁的家养动物,虽伤势不算严重,却足以敲响警钟。”该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李坤强调,从7月至今的七百多例病例能看出,无论和宠物多熟悉,高温季节都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意外发生。
咬抓伤防控关键:规范处置伤口 科学防范风险
为何动物致伤需高度警惕?
该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邵启兵解释,狗、猫、蝙蝠等所有哺乳动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发病动物的唾液接触人体黏膜(如口腔、会阴、肛门)或未愈合伤口,也可能引发感染。
更需重视的是,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感染后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为1-3个月,极少数短于1周或长于1年,且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对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被动物咬伤后,规范处理伤口、及时接种疫苗,是避免发病的关键。”邵启兵建议,受伤后首选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动物致伤门诊处置,医生会根据伤口程度、受伤部位、伤者免疫状态及致伤动物种类,判断狂犬病暴露等级,进而确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疫苗。
除了受伤后的应对,日常防范同样重要。
邵启兵提醒,家养宠物虽能带来陪伴,但行为存在不可预知性:与宠物互动时要保持距离,尤其在宠物进食、睡觉、哺乳或感觉受威胁时,切勿强行逗弄;要定期给宠物接种兽用狂犬疫苗;接触陌生动物或帮他人照看宠物时,需加倍小心;还要教会孩子正确与动物相处,避免做出可能激怒动物的动作,最大程度降低受伤风险。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