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4日,NBA官方发布公告宣布批准波士顿凯尔特人球队与收购方奇泽姆财团之间的股权转让交易,这笔交易让凯尔特人球队的估值跃升至61亿美元,刷新了全美职业球队交易记录。
从带着妻子上综艺到入主NBA明星球队,奋斗了五年的何猷君终于让自己摆脱了赌王之子的称号。
8月14日,NBA官方发布公告宣布批准波士顿凯尔特人球队与收购方奇泽姆财团之间的股权转让交易,这笔交易让凯尔特人球队的估值跃升至61亿美元,刷新了全美职业球队交易记录。
不过,真正让交易被国内关注的,则是球队在20号放出的股东名单,在这份名单中,近年来颇受舆论关注的澳门二代何猷君赫然在列,这则交易让其身上的标签从原来的赌王之子,蜕变为了NBA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股东。
名单出炉后,有好事者将何猷君与霍启刚放在一起并称为港澳地区新生代顶流人物,从流量来看这种说法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从事业的角度来看,和已经证明自己的霍启刚相比,何猷君还差了点距离。
01其实除了赌王之子和这次的NBA最年轻股东之外,何猷君身上的title并不少。
2024年7月,何猷君旗下的公司星竞威武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他也成为了交易所最年轻的亚洲创始人,同期他还入选了亚洲杰青与福布斯杰青榜单,算上星竞威武身上的中国电竞第一股的称号,何猷君身上的光环可以说是异常的夺目。
但如果穿透层层光环,认真的审视一下何猷君的商业动作和成绩,就会发现其中的噱头大过商业模式,资本运作要高于商业目的,与其说是星竞威武需要上市融资,不如说是何猷君需要一个上市公司创始人的身份。
从财报来看,星竞威武在上市前给出的数据非常亮眼,2020-2023年期间,公司营收由4000万增长至5.9亿,年复合增长率达95%。
光就这组数据来看,这家公司的成长潜力可以说是巨大无比对吧?
但星竞威武在2024年转头就交出了6.05亿的营收,增长率暴跌至1.9%。
之所以上市前增速亮眼,上市后财报感人,很大的原因和星竞威武这几年的商业动作有关。
何猷君在2020和2023年先后与武汉eSTAR、瑞典NIP俱乐部完成了换股合并,两者的并入让公司的营收出现了巨幅增长,除此以外,星竞威武更多的营收依赖于其在2021年上马的艺人管理经纪业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MCN。
从数据来看,2022-2024年期间,星竞威武MCN板块的收入分别为3855万、5266万和4727万美元,在公司总营收的占比为58%、62%和55%,堪称半壁江山。
然而这半壁江山带来的却并不是流水,而是亏损。
MCN业务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跑流水的业务,利润率极低,如果在主播投流和营销费用上的管理没做好,是非常容易亏损的。星竞威武的MCN业务,在22-24年期间的营业成本都是大于营业收入的。
而作为公司主营招牌的电竞业务,22-24年期间营收为2170万、2165万和1471万美元,占比仅在15-20%左右。
电竞业务的营收高度依赖联赛收入分成、赛事奖金、广告和运动员转会,作为产业中游,一方面受限于上游的游戏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受限于下游的广告商投放,营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最新的财报中,其电竞板块营收就由23年的2165万美元下跌至1471万,锐减30%。
把星竞威武的这两大营收业务一分析,不难发现mcn板块更多的是在起到注水作用,电竞业务才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而基于我们前面的分析,这一板块的营收规模有着天然的天花板。
这样一家收入规模受限、营收注水,连续五年财报亏损的企业,它的上市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何猷君的社会身份,从一个富二代和商业素人,蜕变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先别觉得这个理由荒谬,复盘一下何猷君近10年的事业线,能够发现星竞威武的上市,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
何猷君对于名利场的追逐,最早始于2016年。
当时他刚刚回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参与了包括天天向上、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九档综艺,但在娱乐圈却并没有激起太多水花,同期何猷君还尝试过一些创业项目,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直到2018年电竞热潮袭来,何猷君才关注到这一领域,并在当年底创办了V5电竞,从深圳广电手里拿到了1.2亿的融资。2020年和2023年,深圳V5先后与武汉eSTAR、瑞典Nip进行了换股合并,三家电竞俱乐部最终以星竞威武的名义,在2024年7月成功登录纳斯达克。
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图钱,而是图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名。
此前曾有报道提及,何猷君本人在星竞威武的年薪仅1美元,这也是他成功说服两家俱乐部进行合并的关键,星竞威武上市以前,尽管何猷君通过综艺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但对他的认知标签更多的是富二代、小金土豆等字眼,主流媒体鲜有关注。
对何猷君而言,这些身份既是他的依靠,也是他的束缚。
原因很现实,尽管家中富裕,但何猷君并未继承到赌王何鸿燊的核心商业资产,而商业这东西很多时候都讲究一个上桌吃饭,想吃饭就得先上桌。
以港澳地区的另一个二代霍启刚为例,他在完成学业归国后并没有立即接手家族商业,而是通过其个人能力在企业咨询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后,才得以接手霍英东集团。
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后,霍启刚的事业开始了腾飞,先后担任了香港体育协会副秘书长,亚奥理事会委员等职务,并以香港代表团团长身份带领团队多次出席国际体育赛事,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霍启刚才逐渐为舆论所关注,最终履职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和香港议员等职务。
霍启刚的经历显然给了何猷君许多启发,最终也促使他走向了体育的道路。
星竞威武上市后,何猷君亮相的地方就不在是以往的综艺荧幕,而是各种各样的商业榜单和地方活动,今年6月,何猷君接盘王思聪资产后,曾以公司董事长身份出席山东泰安文旅产业园区发布会,前不久又以联合所有者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成为了NBA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股东。
尽管目前来看,何猷君离香港顶流二代霍启刚还差了一大截,但从一个商业素人到上市公司董事长,何猷君历时7年的这场资本运作无疑也展现出了他异于旁人的商业嗅觉。
从文旅到NBA,在拥有了上桌吃饭的底牌后,何猷君背靠的豪门资源,在未来或许会将他的商业成就推往一个更大的规模。
来源:咨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