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看一个案例:2024年6月至10月间,被告人陈某通过快手平台直播,虚构自己能够通过“看事”、算命等封建迷信方式为人驱邪治病、解决婚姻不顺等问题,骗取了多名被害人共计66986元,全部用于个人花销。
先看一个案例:2024年6月至10月间,被告人陈某通过快手平台直播,虚构自己能够通过“看事”、算命等封建迷信方式为人驱邪治病、解决婚姻不顺等问题,骗取了多名被害人共计66986元,全部用于个人花销。
检察院以诈骗罪对陈某提起公诉。
法院判决:被告人陈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检索发现,这类案件还不少。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民间常见的算命、看风水行为会构成诈骗罪呢?
关键是“虚构事实”和“非法占有”
单纯提供算命、风水服务而不涉及财物,或者确实基于传统文化知识提供服务并收取合理费用,一般不构成犯罪。
然而,一旦以下两个核心要素同时具备,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一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人明知自己不具备超自然能力,却谎称能够通过迷信手段解决他人问题。如本案中,陈某虚构了自己能“驱邪治病”、“化解婚姻不顺”等能力。
其他无罪案例的观点:民间“做法事”,存在劳务和物资成本,有明确的、合理的收费标准,收款用于成本支出和报酬,其盈利具有一定的正当性的,不构成犯罪。
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直接骗取他人财物的故意,而非提供服务。
本案中,陈某骗得的钱款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完全体现了其非法占有的目的。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被告人陈某
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案中的被告人陈某显然符合这一要件。
犯罪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直接故意
陈某明知自己并不具备通过“看事”、算命等方式驱邪治病、解决婚姻问题的超自然能力,也明知自己的直播内容完全是虚构的,但仍然积极地实施欺骗行为。
非法占有目的:陈某实施欺骗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他人的财物非法转归自己所有。
这一点从其骗得钱款后“全部用于个人花销”的行为得到了最直接的印证。他并非意图提供某种服务并收取对价,其目的就是纯粹地骗取钱财。
犯罪客体: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
本案中,陈某的行为直接侵犯了被害人王某等人的财产权,骗取的66986元人民币是被害人的合法私有财产。
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1. 实施了欺骗行为:陈某通过快手直播,“虚构自己可以通过‘看事’、算命等封建迷信方式驱邪治病、解决婚姻不顺等事实”。
这是整个骗局的基础,他编织了一个虚假的、能够为人排忧解难的大师人设。
2. 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王某等人正是因为观看了陈某的直播,听信了他的虚假宣传,从而陷入了“大师有特殊能力可以帮助自己”的错误认识之中。
3. 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被害人因为上述错误认识,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钱财支付给陈某,以期换取“驱邪治病”、“挽回婚姻”等根本不存在的服务。
4. 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损失:陈某成功地取得了66986元人民币,而被害人在支付巨款后,并未获得任何其承诺的实际效果,财产遭受了损失。
来源:海超奇案趣谈